“汗赭”烙馬印:絲綢之路“進口”汗血寶馬的佐證
來源:西安日報  |  2024-01-05 09:12:21

“汗赭”烙馬印:絲綢之路“進口”汗血寶馬的佐證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105090125

“汗赭”烙馬印。 (西安報業全媒體首席記者 王健 攝)

  汗血寶馬相傳日行千里,自古以來極為罕見、珍貴異常。一方迄今為止全國僅存的“汗赭”烙馬印靜靜地躺在西北大學博物館的展櫃裏,仿佛述説著數千年前汗血寶馬經由絲綢之路來到長安的往事。

  工地偶得“破鐵”

  實為世間“孤品”

  歷經幾千年風霜,鐵質烙馬印品相已顯殘缺,但宋體楷書“汗赭”二字字跡清晰可辨,成為汗血寶馬烙馬印的佐證。這方鐵印長11.4cm、寬6.7cm、高3.2cm,長方形印面鑄有“汗赭”。西北大學博物館文物專家賈麥明告訴記者,“汗”為出汗之意,“赭”為紅色之意,正楷宋體字樣古樸流暢,“我當時一看到這方印,就斷定這是專為汗血馬臀部烙印的鐵印。”

  據專家考證,宋代“汗赭”烙馬印相較之前漢代烙馬印,印面明顯變大。而且汗血寶馬“汗赭”印為陽文篆刻,減少了烙印面積,減緩馬匹烙印時的痛苦,更使得烙印文字在馬匹皮毛上清晰可見。因此從官印的形制和陽文篆刻看,“汗赭”印是一枚時代特徵明顯的官方烙馬印。印上的“汗赭”二字,“汗”意為出汗,毛孔排出液體,“赭”意為紅褐色,在當時的世界,所有政府畜養的戰馬品種中,只有汗血寶馬才有奔跑時脖頸部位流出的汗中有紅色物質,鮮紅似血的特徵。

  20世紀90年代,這方烙馬印在寶雞市岐山縣一帶的水庫工地上被幾位農民工發現,當時的一堆出土文物伴隨著一堆瓷片和瓷器,其中最不起眼的就是兩塊黑乎乎的“破鐵”,被發現時已在水渠裏浸泡了不知多少年,但基本結構還很堅實穩固,因為外表黢黑差點被農民工直接扔掉。隨後,令人叫絕的反轉出現了。這兩塊鐵儘管看起來銹跡斑駁、外表殘缺、品相不佳,但西北大學博物館文物徵集負責人賈麥明一見便心中欣喜,花費兩百元“鉅款”將這兩塊殘破“鐵塊”徵集回館裏精心保管。他反復比對文獻資料,並與業界同行交流,確定是源自宋代時期的汗血寶馬烙馬印,兩塊“破鐵”更被鑒定為全國唯一的汗血寶馬鐵烙馬印,稀缺程度可見一斑,當年即被認定為珍貴文物。專家依據形狀推測,這兩塊鐵起初是連接在一起的,一塊是烙馬印,另一塊是烙馬印殘缺的手柄部分。

  賈麥明指出,這枚烙馬印背部有孔,方便安裝木柄,都是為了烙印方便而制。自戰國以來,雖各代均有烙馬印,但現世遺留的烙馬印數量極少,根據烙馬印形制文字的不同,現存十枚具有詳細文字的烙馬印文物遺存,是研究封建時期中國馬政建設馬籍管理最為重要的資料之一,它們是鑒別馬匹身份信息、來處歸屬等的重要標識。

  史上最傳奇的“座駕”

  引發古代“絲路貿易戰”

  從西域地區“進口”汗血寶馬至長安,相傳從漢代起便已“約定俗成”。汗血寶馬在漢代絲路貿易關係中充當的重要角色,也見證了現今絲路沿線國家間的友好往來。關於汗血寶馬的傳説、文學典籍裏那些辭藻驚艷的敘述從未間斷,那些歷史煙塵裏的、故紙堆裏的故事,也從未隨著漫漫絲路古道的駝鈴聲而遠去。

  作為絲綢之路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座駕”,汗血寶馬一度被神化為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甚至來無影、去無蹤,可觀賞、可作戰。冷兵器時代,驍勇善戰的駿馬對於建立騎兵團意義巨大,尤其塞外作戰,得騎兵、戰馬者即意味著在戰略物資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軍備競賽上可獲得高品質勝出。能得到汗血寶馬這樣極品戰馬來提升本國騎兵戰鬥力,是許多統治者夢寐以求的。汗血寶馬原産於今土庫曼斯坦一帶,即漢代時期的大宛國。絲路特使張騫首次從西域歸來,便告知漢武帝世間有這樣一種“寶馬”的存在。這迷人的駿馬還引發了一場絲路之戰,歸根結底是為爭奪汗血寶馬“進口權”的一場貿易戰。

  漢武帝得知汗血寶馬的真實存在後一直魂牽夢縈,下令無論付出多少代價,都要求得汗血寶馬來長安親眼一見。《漢書》記載:“上遣使者持千金及金馬,以請善馬。”但大宛國“愛其寶馬不肯與”,隨後還將漢武帝派往大宛國的使者斬殺奪財。這徹底激怒漢武帝,隨即下令發兵征討大宛國。西元前104年,漢武帝派李廣利為將,“發屬國軍六千騎,及郡國惡少年數萬人”征伐大宛。李廣利到達大宛後第一次潰敗退回敦煌,漢武帝下令將漢軍趕出玉門關之外,不戰勝不得回長安。直到第二次增派軍力,李廣利才率軍包圍大宛國都城,並從城外斷水源,迫使大宛投降漢朝並出城獻馬。這一戰代價慘重,但意義絕不僅僅是換回了數十匹汗血寶馬。當時,絲綢之路貿易權被匈奴人所控制,西域諸國之間貿易均受制于匈奴人,這一仗的勝利可謂揚漢家國威,是大漢開疆拓土的前兆,讓匈奴和西域諸國對漢朝的軍事力量和綜合國力有了全新的認識。

  以惡戰換來關於汗血寶馬的進口權,汗血寶馬無疑也成為絲路貿易開局的“先遣官”。漢武帝真正見到成群的汗血寶馬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作《太一之歌》描述:“太一貢兮天馬下,霪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這是史料記載的最早讚頌汗血寶馬的文學作品。

  可以説,汗血寶馬不僅僅是世間罕有的珍貴品種,更如降臨凡間的神馬,總令每一位有幸一睹風采的人們所折服。著名文化學者肖雲儒三次“走”絲路,在土庫曼斯坦馬場見過純種汗血寶馬,驚嘆之餘記憶猶新:“皮毛如絲滑錦緞一般閃閃發亮、四肢纖長、頭顱高昂,一舉一動異常優雅,無論走到哪都是人們眼中的焦點,更被奉為土庫曼斯坦的國寶,甚至當地的國徽、錢幣上都繪製著汗血寶馬的形象。”千百年來,汗血寶馬都堪稱馬中顯貴,是鑽石般光芒閃耀的存在。

  歷代珍稀瑰寶

  聯通絲路貿易之緣

  自唐朝以來,汗血寶馬成為和平、友好的象徵。

  天寶三年,中亞費爾幹納盆地的寧遠國王向唐玄宗敬獻了兩匹汗血寶馬,唐玄宗分別命名為“玉花驄”和“照夜白”。尤其是“照夜白”,在唐朝最繁華富麗的時期隨唐玄宗遊山玩水,又在“安史之亂”城破逃亡路途中陪他度過了極為落魄的歲月,唐玄宗一生最為鍾愛,甚至被唐代畫家韓幹畫進了《照夜白圖》來記錄這匹駿馬的風姿。

  這幅作品畫家儘管不著一色,僅用淡墨勾勒渲染,寫實、寫意兼具,但我們仍然能隔著千年,從中國筆墨的神韻中觀賞到“照夜白”昔日鬃毛飛揚、昂首嘶鳴、桀驁不馴的風姿,表現出汗血寶馬的雄渾健碩的生命力以及欲騰翔千里的志趣。畫中馬幾經流轉,流失海外,現藏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賈麥明表示,寶雞一帶自古以來便是政府的官方馬場,“汗赭”印出土的位置足以説明,宋代時期政府依然在蓄養汗血寶馬,進口汗血寶馬的貿易往來依然在持續,而全國出土的這一枚烙馬印,也可以推斷當時汗血寶馬數量之稀缺。

  時至今日,經過歷代培育汗血寶馬仍是稀缺品種,土庫曼斯坦僅有3000匹。2014年5月12日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受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代表土方贈予中方的一匹汗血馬,進一步增進了兩國人民的友誼。

  從土庫曼斯坦到中國,汗血寶馬跨越幾千年滄桑,踏過絲路古道的萬水千山……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中國-中亞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邁入新時代,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文交流合作不斷走深走實,讓延續千年的友好情誼更加深入人心。(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職茵 實習生 買雯迪)

編輯:王菲
“‘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系列活動之西安國際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