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腔小將”亮相央視展風采
來源:西安晚報  |  2024-01-18 09:42:18

西安“秦腔小將”亮相央視展風采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40118091914

青春版秦腔《楊門女將》劇照 受訪單位供圖

  作為戲曲重鎮的西安,韻味悠長的大秦之聲因青春火種的匯聚,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力賡續。1月17日晚,秦腔界最年輕的專業院團——西安演藝集團·青年團(以下簡稱西演·青年團),攜青春版秦腔大戲《楊門女將》,登上央視戲曲頻道(CCTV-11)《空中劇院》欄目,在全國觀眾面前亮出好戲的同時,更亮出古城“00後”一代傳承戲曲藝術的赤誠之心。

  “青春班底”詮釋傳統藝術的青春風采

  楊家將的英雄傳奇故事在我國廣泛流傳,以此為題材的戲曲劇目不勝枚舉。上世紀五十年代末,陳尚華執導,王玉琴、李毓琳、肖若蘭、劉茹慧等主演的秦腔版《楊門女將》一經上演,轟動劇壇,成為秦腔經典之作。記者1月17日採訪西演·青年團獲悉,青春版《楊門女將》正承襲於此版本,講述佘太君率領的楊門女將,與穆桂英、楊文廣母子裏應外合,火燒敵營,一舉殲敵的故事,全劇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愛國精神,洋溢著忠勇無畏的英雄氣概,盪氣迴腸,感人至深。

  此次登場的“青春版”秦腔戲《楊門女將》有多“青春”?這從主演陣容就可見端倪,該劇主、配角演員全部由西演·青年團青年演員飾演。記者從團方了解到,這些演員基本都是“00後”,平均年齡只有19歲。

  雖然年紀小,舞臺功力已嶄露頭角——在此次登上央視之前,青春版《楊門女將》已先後在西安易俗大劇院登臺亮相,並參與多場外埠巡演,受到眾多秦腔戲迷的認可點讚。“《楊門女將》行當齊全,青衣、刀馬旦、老旦、老生、文醜、花臉等都各有發揮空間,這次登上央視,我們也用這部大戲向全國觀眾亮出西安秦腔青春力量的‘家底’。”在西演·青年團團長何紅星眼中,青春版《楊門女將》同樣是一齣展現“青春態度”的大戲,“希望通過這部戲,傳遞和詮釋這一代秦腔演員對古老秦腔的理解、責任和使命。”

  精彩背後是手把手的“傳幫帶”

  青春代表著活力和無限可能,青春在古老藝術領域綻放光彩,同樣離不開“老將”護航和摒棄浮躁的苦練實幹。記者採訪獲悉,西演·青年團從2022年起已開始排演青春版《楊門女將》,劇團不僅特邀京劇武生名家張四全對青年演員們進行現場指導,更邀請中國戲劇“梅花獎”“白玉蘭獎”主角獎得主齊愛雲、秦腔名家梁玉、王寶紅、同超等10多位陜西本土秦腔名家口傳心授。

  在排練期間,前輩藝術家們和年輕演員同吃同練,有時要從早上8點一直練到晚上11點。在一次又一次的演示、叫停中,“老將”給“小將”認真示範,手把手教學,對每一個細節進行指導雕琢,一個動作練幾百遍是家常便飯。2006年出生的趙梓君在《楊門女將》飾演佘太君,“這個角色不管是年齡還是經歷,都和我的距離太遙遠了,多虧了三意社老旦名家梁玉老師手把手的教學,最終我的表現才有模有樣。”而梁玉也對自己的“學生”甚為滿意,“過了那個最艱難的時段,孩子們就開始漸入佳境了。”袁夢在《楊門女將》中飾演“王輝”,演出精彩到曾被業內人士詢問,“這個演員是老演員?”袁夢笑著説,這要得益於國家一級演員同超的悉心教導,“同老師常説,你演一兩本戲是遠遠不夠的,當年我們演五六十本還算是少的,現在你們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學習。”

  在這些秦腔青年們眼中,自己從藝術前輩身上學到的絕不只是一齣戲,而是堅守舞臺的精氣神,是戲曲傳承的敬業精神和執著追求。

  多途徑助力“秦腔青年”成為“秦腔人才”

  事實上,《楊門女將》已是西演·青年團登上央視的第三部秦腔大戲——2023年,該團的《美猴王》《白蛇傳》就曾在《空中劇院》欄目中,向全國觀眾展示“金猴奮起千鈞棒”的武戲精彩及“水袖翩然曠世緣”的唯美浪漫。

  作為一個“成團”不到2年的年輕劇團,接連受邀登上央視高水準戲曲欄目,有什麼“秘訣”?在團長何紅星眼中,“秘訣”也許在於全團在抓創作、建平臺、煉人才三方面的上下一心的努力。

  2022年4月,在省市各級主管部門的關懷支持下,西演·青年團以西安演藝集團秦腔委培班學員為基礎,在古城成立。將人才建設視為重中之重,劇團從建團伊始,就聘請了竇鳳琴、李東橋、譚建勳、王新倉、屈巧哲、李淑芳 6 位中國戲劇“梅花獎”演員為藝術指導。同時邀請丁良生、同超等秦腔名家,以及西演秦腔傳習中心數十位資深專業老師“駐團”進行青年演員的日常教學與藝術指導工作。

  梨園行的優良傳統“傳幫帶”,在劇團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在前輩們的良苦用心和辛勤付出下,年輕人的戲多了,演出經驗豐富了,藝術水準提高了。此外,劇團在“請進來”的同時,還不斷地“走出去”,為秦腔青年提供各種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的機會——2023年,西演·青年團的青年骨幹們得到前往北京中國戲曲學院進修的機會,也登上在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舞臺,在第十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開幕式上大放異彩,更參加了多場全國性賽事活動……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展示劇目和演員,讓這個西安青年院團的整體水準和精神風貌得以體現,助力“秦腔青年”早日成為“秦腔人才”。

  以賡續之心用更多好作品回報時代

  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秦腔聲伴隨著西安城市文化精神的跳動脈搏,人才培養是這古老藝術流傳不息的關鍵所在。

  在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緊抓創作,以戲帶功——西演·青年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2023年,西演·青年團在打磨、提升原有劇目的同時,全新創排了秦腔神話劇《寶蓮燈》,復排了《十五貫》《竇娥冤》《龍鳳呈祥》《八件衣》《雙官誥》《打金枝》6部大戲,以及摺子戲《包公賠情》。這些戲大都經過了實踐的考驗,先後在西安、渭南、旬邑、興平等地,以及甘肅民樂、環縣上演,贏得了好評。其中復排劇目“以演促學”的方式,既留下了大眾喜聞樂見的劇目,又讓青年人才的藝術水準和舞臺經驗得到迅速提升,可謂一舉多得。

  “練功、説戲、排戲、演戲……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戲曲藝術,它是長年累月的積澱,是不分晝夜的付出,是努力到無能為力的用心用情。”何紅星認為,西演·青年團一路走來,展現著古老秦腔藝術在西安的新生活力,也見證了新老秦腔人“做好傳幫帶、傳好接力棒”的擔當,“年輕力量的注入,是戲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一大批青年新秀正在這座城市的秦腔舞臺迅速崛起,希望在孩子們的刻苦努力下,讓秦腔的根須扎得更深,讓傳統藝術煥發出時代新風采——有了人,出了戲,大秦之腔終能在這片土地‘聲’生不息。”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歡)

編輯:吳明玲
“‘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系列活動之西安國際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