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橋梁,更是青少年研學實踐的生動課堂。靖邊縣博物館充分發揮社會教育功能,積極對接各級學校及研學機構,精心策劃並接待多批次研學團隊。截至目前,近5000人次的學子走進這裡,掀起了感知歷史、浸潤文化的熱潮。
學生在靖邊縣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 攝影 喬妮
作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靖邊縣博物館以沉浸式歷史文化教育,帶領學子們感悟先輩奮鬥歷程與地方發展脈絡。通過觸摸歷史、對話文物,青少年不僅拓寬了知識視野,更在實踐中深化了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激發了青少年愛國愛鄉的深厚情感。
據了解,靖邊縣博物館依託豐富的館藏資源與專業講解服務,讓學生們通過“親眼觀、親耳聽、親手記”,深度融入歷史場景,告別傳統旁觀式學習;系統梳理靖邊從古至今的歷史脈絡,填補學校教育在地方史、民俗文化、革命傳統教育中的空白;了解家鄉輝煌歷史與獨特文化,增強鄉土自豪感,築牢文化自信根基;通過觀察、記錄、提問、討論等環節,全面提升觀察力、思辨力、表達力與團隊協作能力。
今年上半年,該館研學活動的火爆,反映出青少年對歷史文化知識的熱切渴求。作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與公共文化服務陣地,靖邊縣博物館將持續優化研學服務,開發更具互動性、探究性的課程,打造更具影響力的“校外課堂”與“文化客廳”,讓文物“開口説話”,讓歷史照進現實,在傳承文明中培育時代新人。(文 黃金梅 張強 謝思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