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西安,歷來都是暑期旅遊的熱門城市。可是在景點附近,尤其是那些沒有攝像頭、沒有紅綠燈的斑馬線前,“車讓人”行動落實得怎麼樣?外地遊客的切身感受如何?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
地點:碑林博物館附近
過了五輛車 沒一輛給遊客讓行
近幾天,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到西安旅遊,西安各處景點的青少年遊客明顯增加。可以説,景區周邊的交通環境、服務水準,是西安留給廣大遊客的第一印象。
7月2日下午,青島遊客劉先生帶著父母、妻子、女兒,從碑林博物館參觀出來,想從文昌門裏過馬路,可是,一連五輛汽車從斑馬線前駛過,沒有一輛主動停下來,之後還是一輛公交車停了下來,示意讓劉先生等人通過。“我記得那輛車是309路,我想給那位司機點讚。”劉先生對記者説,他們在西安玩了3天時間,全是在各個景區遊覽。他發現,在紅綠燈十字以及有交通攝像頭的斑馬線前,車輛大多都能主動停車讓行,可是在沒有攝像頭的斑馬線前,還是有很多車輛,對行人“視而不見”。
7月3日中午,記者在劉先生所説的文昌門內斑馬線觀察,時值中午烈日當頭,一位撐傘的年輕女士獨自準備通過斑馬線,一輛紅色轎車和一輛白色麵包車並行駛過,沒有停下或減速,其中白色麵包車還鳴笛示意、加速通過。過了沒多久,又有三位老年人在此等待,等車輛都駛過之後,才敢走上斑馬線。“因為這裡沒有攝像頭,這些司機不給讓行。”其中一位老人説。
地點: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旁
沒有攝像頭 計程車帶頭停了下來
斑馬線前“車讓人”,不僅體現著城市交通的秩序,也深刻反映出城市歷史文明的積澱。作為唐代歷史輝煌的見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每年都吸引著大批海內外遊客。
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左銀臺廣場緊鄰太華南路,廣場外有一處斑馬線,供遊客從西向東通過太華南路。馬路兩側各有一處公交站臺,十幾條公交線路方便遊客乘車前往市區其他景點。人們要乘車,只能通過這唯一的一處斑馬線。
7月3日下午6時許,記者在左銀臺廣場外觀察,當時有四名行人由西向東通過斑馬線,馬路西側由北向南的機動車道上沒有車駛來,四名行人很快通過,站在馬路中央的隔離欄處等候。可是這時,位於馬路東側由南向北的機動車道上車輛較多,先後有十幾輛汽車一個挨一個地往前開,沒有絲毫停下來的意思。最後終於有一輛計程車在斑馬線前停下來,緊接著,其他兩個車道的汽車才跟著停下來。
來自吉林的馬先生説,5年前他曾來過西安出差,這次專程帶著孩子來西安遊覽各大歷史遺址、博物館。他們在西安遇到的公交車、計程車基本上都能主動為行人讓行,與5年前相比,能夠明顯地感受西安的變化,更加富有人情味,但私家車輛在讓行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在了解到西安正在開展“車讓人”城市文明行動後,馬先生表示,他也期待西安的城市文明實現更大的跨越式發展,將來還要帶著朋友、家人再來西安走一走。(記者 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