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棚改圓了群眾安居夢

陜西日報2017-07-11 10:11:59

  新開工棚戶區改造16.65萬套,佔年度計劃的73.42%;

  棚戶區改造基本建成10.96萬套,佔目標任務的81.51%;

  已累計完成投資505.1億元,較去年增加60.76億元;

  新增租賃補貼1.026萬戶,佔目標任務的75.86%,較去年增加42.21個百分點……

  這是截至6月25日我省棚戶區改造的一組數據。

  “冬天有暖氣,洗澡有熱水,再也不用上村裏的旱廁啦!”作為創匯社區A區回遷的居民,西安五四村的棚改拆遷戶張大媽談起新生活,高興得合不攏嘴。

  像張大媽這樣,通過棚改獲得幸福感的人數不勝數。更讓人驚喜的是,今年以來,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進展順利,各項指標均位居全國前列。

  多方聯動 破解難題

  作為一項民生工程、發展工程,陜西堅持把保障性住房建設列入各市區綜合考核指標,實行月排名、季點評、媒體公佈、年終考核的公開考核制度。對於年度考評完不成任務的,在綜合考評優秀等次時“一票否決”。市縣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班子成員包抓項目,確保每年按時完成任務。由於這項工作涉及部門多,協調任務重,我省形成了省、市、縣三級聯動機制,從規劃和計劃、方案制定、組織實施、監督檢查、統計匯總等環節分工協作,形成合力,有效推動保障性安居工程實施。

  眾所週知,資金和土地一直是制約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難題。陜西多策並舉,破解難題,各級財政通過預算內基建資金、地方政府債券等多渠道落實建設資金。其中,市、縣政府土地出讓總收入的3%全部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轉貸市縣的地方政府債券優先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同時,我省積極探索建立社會化融資渠道,由省財政與省屬大型國有企業延長石油集團共同出資70億元,成立陜西保障性住房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可向社會融資200億元以上的資金。在土地問題上,根據需要確定用地指標,納入土地供應計劃,按目標任務單列,由市縣政府單獨申報,省政府單獨審批,按照“特事特辦、加快審批”的原則,開通用地審批“綠色通道”,專人負責、簡化程式。同時,還明確規定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要佔到各市房地産用地指標的30%以上;城鎮國有土地變更為住宅用地的,主要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對未能落實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市縣,暫停其房地産開發項目用地審批。

  在棚戶區改造中,陜西高標準、嚴要求,推進工作實施。以項目為載體,督促指導各市讓利於民、優化方案,廣泛宣傳、耐心動員,嚴格程式、依法拆遷,用打殲滅戰的方法全力以赴做好徵收補償工作,確保今年任務在9月底前全部開工。積極爭取政策性金融支持,主動與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加強溝通協調,完善協作機制,儘快開展新開工項目的授信評審和貸款發放工作,加快上年度項目的貸款支付等工作。實現棚改資金收支大體平衡,督促各市區依法依規控製成本,科學規劃棚改騰空土地,集約利用土地,確保有足夠的土地可以出讓,出讓收入優先用於棚改,確保按合同約定及時償還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

  多措並舉 住有所居

  住有所居,是最基本的民生問題。面對房地産市場出現的新變化,陜西根據實際情況,因城施策,統籌棚改貨幣化安置與房地産去庫存。對市場房源充足,庫存去化週期超過18個月的城市和縣城,基本實現貨幣化安置。繼續實行利用存量商品住房作為棚改安置房的每戶給予8000元的獎勵政策,全省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不低於50%,力爭達到80%。對商品住房庫存量大、對棚改貨幣化安置去庫存成效顯著的地方,協調發改、財政等有關部門在安排下達補助資金時給予傾斜。指導市縣政府建立完善貨幣化安置房源庫,打破地域限制,允許棚改居民購買存量商品房;積極協調國開行陜西分行、農發行陜西分行,PSL資金優先支持貨幣化安置項目。

  同時,為了保障棚改工作的順利實施,陜西科學制定了棚改新“三年計劃”。按照住建部等七部門《關於做好棚戶區調查摸底和2018-2020年改造計劃的通知》要求,認真組織市縣開展全省棚戶區調查,科學制定2018年至2020年新計劃,優先安排連片規模較大、安全隱患嚴重、居民改造意願迫切項目和重點安排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項目,加大棚改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使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備,佈局合理、運行安全、服務便捷。督促各市區棚戶區改造符合城市規劃,結合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著力解決城市發展中面臨的環境較差、安全隱患多等突出問題,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快交通、水電氣和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建設,改善安置房周邊環境和服務條件,更加重視安置房工程品質和安全。

  棚戶區往往集中著數量龐大的低收入人群,居住環境差、工資收入低,受教育及就醫權利得不到保障。為保障居民長遠生計,陜西計劃運用“投貸結合”“債貸組合”等金融服務手段,使原棚戶區老百姓在回遷後能夠實現就地上崗就業,在就學、就醫等方面沒有後顧之憂。協調國開行陜西分行,利用中長期貸款、中小企業貸款、創業促就業貸款、生源地助學貸款等業務,為棚改後各類經濟主體發展和老百姓安居樂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以惠民生為本,拓寬融資渠道,提升配套設施,陜西正鼎力攻堅,圓群眾的安居夢。(記者 蘇怡 實習生 黃天悅)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