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陜西省科技廳日前組織召開的陜西省種業科技創新成果發佈會上了解到,“十二五”以來,陜西省以科技支撐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為重點,組織實施一批具有創新點、增長點的重大科技項目,取得突出成績。當天共發佈西農20、西農529小麥新品種,陜單609、延科288玉米新品種,陜油28油菜新品種,以及秦豆2014新品種等6項種業科技新成果。
高産優質品種選育創新取得重大突破。依託陜西省小麥、玉米和油菜育種協作組,以及陜西種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引擎,育種技術得到全面升級。其中,西農20、西農585、西農529、陜農33等一批強筋優質、高産穩産、抗病抗倒的小麥新品種陸續通過國家和陜西省審定,讓陜西小麥品種再次站到了全國小麥育種的高地。玉米品種陜單609實現了連續3年在同一塊地畝産突破並穩定在1400公斤以上的高産紀錄。油菜品種陜油28成為我省第一個審定的機收油菜品種,在推進油菜生産方式轉型、提高農民收益等方面將發揮重要的示範帶動作用。
在推動種業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我省先後建立陜西小麥、玉米、油菜、馬鈴薯等4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陜西省種業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重點解決陜西種業的共性技術問題,建立優良品種的培育、生産和推廣聯合體。其中,陜西種業産業科技創新戰略聯盟培育了80多個小麥、玉米、油菜優良品種。建立8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21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為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此外,陜西省積極實施科技增糧增效工程,把小麥、玉米、油菜和馬鈴薯等高産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示範列入省重大科技專項給予重點支持,在陜西糧食主産縣和不同生態類型區,設立30多個小麥、玉米高産示範基地,進行糧食作物高産高效綜合配套技術集成示範推廣,旱作農業節水灌溉技術,中低産田的改造技術和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使科技在陜西糧食生産中的貢獻率提高到53%,糧食生産依靠單産來增加總産的貢獻率達到85%以上。(記者 侯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