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新穎設施農業示範園區內,竟然沒有一個農民在田間勞作。“大棚內安裝有7個感測器,分別監測空氣的溫度濕度、土壤的溫度濕度鹽鹼度和PH值,以及光照變化。溫度過高或濕度過大,風機就自動啟動,遇到嚴重霧霾或者陰雨天氣,補光燈也會自動打開,補充光照。”園區負責人王金升掏出手機,點一點一款智慧農業管理App,“所有信息盡在掌握,90%的流程一鍵控制。”
據了解,大荔縣現代農業園區建成了集大棚物聯網系統、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系統、産品電子商務系統于一體的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了農産品環境可測、生産可控、品質可溯、産銷有效對接,標誌著大荔特色農業正式邁入了“4.0時代”。
在陜西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建設的推動下,大荔的設施果蔬産業發展快速,不論從規模、品質、效益、科技含量均處在全省的前列。據大荔縣設施農業局消息,大荔設施果蔬面積佔渭南市設施栽培面積的40%,佔陜西省設施栽培面積的20%,佔全省設施果蔬産值的15%;設施時令水果佔到全省設施時令水果總面積的一半,溫室油桃西北地區第一,大棚冬棗全國第一,大荔設施果蔬産業成為陜西農業結構調整的典範之一。大荔冬棗自2000年從山東引進以後,經過大荔農人的摸索和實踐,已經成為大荔農業的一張靚麗的名片。去年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大荔冬棗作為專供水果,被送上了峰會領導人的餐桌。
據了解,該縣已建成2個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2個市級示範園,20個縣級示範園,1個工廠化育苗中心,10個現代化育苗棚,52個專業化育苗站。大荔尊天現代農業示範園、大荔新穎現代農業園區等龍頭企業相繼涌現,註冊了“同州”西瓜、“高石”脆瓜、“紅星”冬棗等26個商標,全縣通過農業部無公害環評,認證了12萬畝無公害生産基地。目前,産品主要有黃瓜、聖女果、西瓜、甜瓜、哈密瓜、油桃、櫻桃、葡萄等42個系列200多個品種,遠銷上海、北京、深圳、香港、澳門等20多個城市和東南亞地區,形成了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商品化、産業化的大格局。(記者 崔永利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