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引進國內首批宮頸癌疫苗遭消費者質疑 專家:二價宮頸癌疫苗可放心接種

國際在線2017-08-15 09:24:35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夢凡):近日,陜西方面已完成對中國內地首個宮頸癌疫苗“希瑞適”的招標採購工作,陜西居民有望在8月底9月初在家門口接種宮頸癌疫苗。消息一齣,質疑聲不斷,多數消費者對是否去接種首個宮頸癌疫苗“希瑞適”持觀望態度。

  質疑聲音:三問宮頸癌疫苗 是否可信?

  公開資料顯示,宮頸癌是僅次於卵巢癌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全球每年新發病例近60萬,死亡約30萬。中國每年新增病例約13.5萬,其中8萬人因此死亡。而99.7%的宮頸癌都是由HPV病毒感染所引起。

  在嚴酷的數據面前,消費者在選擇是否接種疫苗預防宮頸癌時,考慮的就更加全面。家住寶雞的許女士,今年24歲,于7月15日剛剛在香港接種完九價宮頸癌疫苗第三針。當她獲悉,陜西將引進的宮頸癌疫苗為二價(價:代表的是覆蓋的病毒亞型的種類,價越高,覆蓋的病毒種類越多。)時,她表示很不能理解:“香港已經淘汰的二價疫苗現在才引進,這是不是意味著大陸在宮頸癌治療方面,不夠重視?”

  楊女士和朋友在交大一附院詢問接種宮頸癌疫苗相關事宜後,接受採訪稱:“我可能寧願多花一筆路費,去香港接種該疫苗。”交談中,明顯可以感覺到楊女士是做過功課的,她對宮頸癌疫苗的行情瞭如指掌。

  她提到,在香港,二價宮頸癌疫苗接種完三支的總價在3000港元(約合人民幣2584.4元)左右,平均一支要860元左右。九價HPV疫苗的接種價格約為4000港幣。然而,目前陜西對新引進的宮頸癌疫苗定價不高於687元,這中間的差價的確會讓消費者存疑。楊女士坦言稱:“俗話説便宜沒好貨,這兩百多塊錢的差價不算大,但卻是影響消費者選擇的主要因素,畢竟是打到身體裏的,要慎重,不能貪小便宜吃大虧。”

  35歲的羅女士,對接種宮頸癌疫苗一事並不關注,但她同樣持質疑態度。在她看來,不論是新的疫苗還是新的醫療技術,但凡被稱為“首個”的,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檢驗,不去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一種規避風險的好方法。“如果讓我選,成熟的市場環境和大量接種成功的案例,是接種宮頸癌疫苗首要的兩個條件,顯然,目前的陜西並不具備。”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在西安各大醫院門診,隨機採訪了近百位消費者,綜合他們提供的觀點可分析,目前,陜西消費者對中國內地首個宮頸癌疫苗的不信任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質疑引進的二價宮頸癌疫苗是否是“淘汰貨”?二是質疑價格為何接種價格比香港低?三是宮頸癌疫苗首入陜西醫療市場,不成熟的市場環境是否可以信賴?

  專家:二價宮頸癌疫苗可放心接種 普及預防宮頸癌意識需要時間

  帶著消費者對宮頸癌疫苗的“三問”,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了陜西省腫瘤醫院婦廇病院常務副院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陜西醫學會婦産學科分會主任委員李東紅,他用專業的知識解答了消費者的顧慮。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二價宮頸癌疫苗“希瑞適”,是淘汰貨嗎?

  李東紅:“這當然是不存在的。所謂價,代表的是覆蓋的病毒亞型的種類,價越高,覆蓋的病毒種類越多。這並不意味著九價疫苗能比二價疫苗高級多少。HPV病毒實際上有上百種,在這些種類中,有幾個是特別不安分的,像是11型和6型這兩種與尖銳濕疣關係較大,16型、18型和宮頸癌關係較大。 雖然二價疫苗只能預防16型和18型兩種病毒,但是對宮頸癌來説,這兩個型別的病毒危害是最為嚴重的。”

  李東紅介紹,現在進入陜西的宮頸癌疫苗“希瑞適”,是于2016年7月18日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的上市許可,所以成為內地首個獲批的宮頸癌疫苗。到現在才面向社會的原因,是因為要通過1年多嚴格的臨床試驗,這其中繁瑣的程式是消費者很難理解的。而且不是我國只引進二價宮頸癌疫苗,引進疫苗是一個過程,要循序漸進。2017年5月18日,由美國藥企默沙東公司研發的四價宮頸癌疫苗“佳達修”已通過了食藥監總局藥品註冊審批,年底有望上市銷售。目前我國已有11家藥企遞交了HPV疫苗的臨床申請,食藥監總局批准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共有7家(含國內5家和已申報上市的進口兩家),其中也包括九價疫苗。有專家預測,“希瑞適”的上市和“佳達修”的獲批將為後續産品的審評審批提供更多的經驗,從而會加快九價疫苗上市的進程。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同為二價疫苗,為何大陸和香港的售價有差?價格是否會影響疫苗的品質?

  李東紅:“價格方面請消費者不用擔心,全球宮頸癌疫苗的價格都是官方定價,引進的國家和機構是無權更改的。據英國制藥企業葛蘭素史克(GSK)官網顯示,HPV二價疫苗在中國內地的定價為一支580元。從目前公佈的定價來看,內地的'希瑞適'的接種花費是低於香港同類疫苗,本應是一件好事,還希望消費者不要過度解讀。”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宮頸癌疫苗“希瑞適”首次引入陜西,消費者對不成熟的醫療市場存疑,這種現況該如何破?

  李東紅:“要説市場,大陸預防宮頸癌的市場至少有百億。據不完全統計,之前由於GSK的疫苗一直未在內地上市,每年有近200萬人到香港注射該類疫苗。所以,它本身的市場和消費人群是即有的。針對陜西醫療市場的顧慮,其實是多餘的。陜西的醫療水準在國內處在較前列,整體市場的包容性很大,不會因為一支新引進的疫苗就起什麼波動。其實,了解預防宮頸癌重要性的消費者在陜西還屬於少部分,陜西目前最需要解決的,還是普及預防宮頸癌觀念及知識。陜西是宮頸癌的高發區域之一,發病規律呈雙峰式,年齡在30-35歲,60-65歲。因此,在開展宮頸癌篩查的同時,宮頸癌疫苗接種將顯著降低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發病率,從而降低疾病負擔。當然,普及觀念是需要時間的,可以説,陜西引進首個宮頸癌疫苗算是個契機,讓受眾有機會了解宮頸癌的危害性,從而重視預防宮頸癌疾病從接種疫苗做起。”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