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三轉”助力新型工業崛起

陜西日報2017-08-15 08:51:21

  一台國外進口機器精密零件受損,由於相關數據掌握在外國廠家手中,導致無法修復,機器幾近報廢。難題交到渭南3D列印産業園區領智三維科技公司,這家企業先通過測量儀器掃描原始完整零件模和零件缺損部分數據,再將這些數據輸入軟體中進行三維重構,最終通過3D列印設備得到零件缺損部分的實體,修復了這台機器。這“化腐朽為神奇”的3D增材製造功夫只是渭南工業轉型的一個縮影。渭南在轉型升級中選擇了以新型工業為突破口,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服務方式和佈局方式,促使3D增材製造、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型工業強勢崛起。

  不僅如此,去年12月,渭南市在第五次黨代會上提出“三地一中心”戰略構想,將建設“新型工業聚集地”寫進了發展藍圖,計劃在5年內實現能源化工、有色建材、新能源新材料3個千億元産業集群,培育食品醫藥、裝備製造、航空航天三個500億元産業集群。

  轉發展方式:創新培育産業新動能

  渭南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後,僅煤炭行業就化解産能1132萬噸,能源産能同比下降30.5%,很多傳統優勢産業在這樣的環境下也不可避免放緩速度,一些企業甚至瀕臨破産。

  如何讓這些支柱産業涅槃重生?渭南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産業鏈,加強高端技術人才引進,強化人才支撐,以精細化工、裝備製造、食品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五大主導産業為突破口,在經歷了轉型升級和改造提升後,完成向現代新型工業轉變。

  渭南在工業轉型升級中充分重視科學技術,加強與省內外的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技力量對接,實現技術跨越式發展,同時渭南還扶持大批中小型企業,完善産業配套體系,形成戰略性新興産業群。

  為吸引更多的新型産業落戶,渭南在招商中緊盯科技含量高、産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強、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並成立資金總額376億元的政府引導基金22隻,用來解決新興産業項目建設面臨的融資難題。

  轉服務方式:“店小二”精神助力企業發展

  深圳市沃特瑪公司是一家知名的新能源電池企業,2015年5月投資50億元建設沃特瑪渭南新能源電池産業園,整個項目從簽約到投産只用了一年零4個月時間。

  為給新興産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土壤,渭南市定下招商引資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招商引資項目落實牽頭責任,協調解決重大招商項目落實中存在的問題。為保證企業把資金、精力用到技術研發和生産銷售上,渭南採取“政府提供土地、市場化建設廠房、企業生産運營”的模式,生産企業只需要帶著人和設備就能“拎包入駐”。

  渭南市還通過簡政放權壓縮了50%審批時限,落實項目包聯、例會通報、掛牌督辦、跟蹤問效、招商引資目標責任考核等制度,對干擾項目建設行為實施“零容忍”,企業反映的問題,馬上就辦。同時,渭南還從財政、稅收、研發、人才引進、員工子女教育等方面出臺相應優惠政策,通過打造硬體和軟體服務支持新型産業發展。

  轉佈局方式:園區發力助推經濟轉型

  走進渭南高新區3D增材製造産業園,綜合服務區、研發孵化區、産業加速區、倉儲物流區4個功能區井然分佈,餐廳、公寓、活動房一應俱全,既滿足創新創業,又滿足生活娛樂。

  渭南在發展中充分重視工業園區的作用,確立“縣域經濟抓工業,工業發展抓園區,園區發展抓集群,集群發展抓特色,特色産業抓服務”的思路,通過標準廠房、公租房、辦公房、服務平臺及生活服務等配套建設,全力支持産業發展。

  渭南各縣域工業園區産業特色日益明顯,錯位發展更加突出,基本形成中心城市高端製造和現代服務業板塊、韓城新型工業和循環經濟板塊、富蒲鹵陽湖裝備製造和航空業板塊、華陰及秦嶺北麓大華山山水文化旅遊板塊、蒲白澄合載能工業和綠色生態板塊。各縣市區圍繞規劃佈局、産業定位和協調推進,實現跨縣市之間在産城融合、基礎設施、産業發展、生態文明、配套服務等方面協調聯動,做到工業園區設施建設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發揮作用,實現功能互補,錯位發展,推動全市區域經濟一體化高效發展。

  得益於新型工業的蓬勃發展,今年上半年渭南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完成1137億元,同比增長23.9%,其中非能源工業總産值827.9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的72.8%,新型工業成果顯著。(記者 陳聖強)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