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楊的“見義勇為檔案”遷至西安 為何無處安放

國際在線2017-08-18 15:12:18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夢凡 李妍):近日,西安市大學畢業生小楊有點苦惱,為了一份見義勇為檔案要落戶到西安市蓮湖區裏“跑斷了腿、磨破了嘴”,仍是得不到明確的回復,使得見義勇為檔案無處安放。

  “讓市民只跑一次”的西安政務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推進中,這份小小的見義勇為檔案卻無處安放,到底是職能部門推諉職責?還是社會機制不健全?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就此展開了新聞調查。

  當事人小楊:多部門互相推諉 檔案問題石沉大海

  “我覺得,接收檔案原本是個很常規的事情,到了我這為什麼就這麼難呢!”小楊苦惱的説。

  據了解,小楊大學在北京就讀,大學期間,她“勇救落水女生”的見義勇為事跡獲得2013“感動海淀”十大文明人物的表彰,因此有了一份與人事檔案分開的見義勇為檔案,被放置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政局優撫科,檔案內記載了見義勇為事跡描述、相關部門認證等信息。

  如今,小楊畢業後有意願回家鄉西安就業,需要把這份見義勇為檔案轉回戶籍所在地西安市蓮湖區,由此展開了一條漫長的“檔案落戶之路”。

  小楊回憶稱:“因為是見義勇為檔案,在北京是歸屬見義勇為協會管轄的,所以我先查詢了西安市蓮湖區見義勇為協會,搜索地址顯示的是蓮湖分局所在地。”她致電蓮湖分局之後,接聽的工作人員回復:“我們這邊沒有這個協會,這個事情一般都是蓮湖區政法委管。”

  隨後,小楊致電了蓮湖區政法委,政法委辦公室工作人員告知她:“雖然蓮湖區見義勇為的評選認定和相關工作都是他們做,但是檔案問題辦公室不清楚,可以向檔案部了解。”

  緊接著,蓮湖區檔案部回復:“不歸我們管,你去讓找人社局。”

  蓮湖區人社局回復:“我們只負責一般人事檔案,這個管不了。”

  蓮湖區民政局優撫科回復:“你不是現役軍人,我們目前的業務範圍只管現役軍人的見義勇為行為。”

  多方輾轉,小楊又撥打了市長熱線,工作人員解釋道:“現有的工作單位是否能接受,以及見義勇為檔案牽扯到政府的見義勇為基金、福利等,不是一般性質的人事檔案,這個事情還得找政法委解決。”

  顯然,這個答覆並不能解決小楊面臨的問題。她表示:“問了一圈,又轉回原點,問題得不到解決,檔案落不了戶,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有關部門回應:承諾會處理 對安放見義勇為檔案沒經驗

  針對小楊遇到的問題,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致電相關部門,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蓮湖區見義勇為協會:公開的電話已停機。

  蓮湖分局政工科回復:“這個見義勇為不屬於我們的業務範圍,應該是政法委負責,具體情況你詢問那邊吧。”

  蓮湖區政法委綜合治理辦公室劉某稱:“見義勇為檔案這個確實是歸我們管的,但是我們負責這個工作的同事今天請假沒在,你可以把你見義勇為事件的時間、地點、認定部門,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傳真的形式發給我們,以及轉過來的原因,什麼目的寫上,我們這邊會進行認定的,依法處理。”

  談話間,劉某表現出了對見義勇為檔案不甚了解的狀態,他也提到,這類“特殊”的檔案,他們接手的並不多,確實沒經驗,還需要上報領導開會研究決定,如何安放見義勇為類的檔案。

  專家:制定完善的檔案存放機制 有利於激勵見義勇為行為

  小楊的見義勇為檔案落戶算是有了進展,但檔案落戶期間遇到的系列問題,到底是職能部門推諉職責,還是社會機制不健全?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陜西決策諮詢委員會專家組組長石英教授認為,小楊遇到的“檔案落戶難”問題,實屬機制上的溝通問題。見義勇為協會是一個正規的組織機構,遍佈全國,按常理來説,地域上的調換和接受檔案應該是順暢無礙的。尤其是在當下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接收還受阻的事情實在不應該發生。所以相關職能部門不接收該檔案,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確實沒有這個機制設定。

  石教授還提到,從社會角度來講,西安應該健全完善這方面的體制建設,因為牽扯到見義勇為行為後續的服務,如果可以給有過見義勇為行為的市民提供良好暢通的服務渠道,一定意義上,可以激勵更多人主動見義勇為,能對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