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土高原颳起了綠色風潮——黃龍縣創立“垃圾兌換銀行”調查
在黃龍,每一個鄉鎮和社區都有家特殊的“銀行”。説它特殊,是因為它從不存錢,只存垃圾。當地的老百姓把撿來的塑膠袋、礦泉水瓶、熒光燈管、農藥瓶、香煙頭、廢電池等廢品和垃圾送到這裡換成積分,零存整取,再用積分兌換出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
這,就是黃龍縣人居環境改善工程中首推的創新舉措——“垃圾兌換銀行”。
1 創立一個“銀行”
8月10日下午3時,黃龍縣實驗中學的王中子同學把撿拾的400個煙頭存進了縣城“垃圾兌換銀行”總行,工作人員清點後,在他的“存摺”上“收入”一欄記下4分。
除去之前換零食支出的積分,王中子同學的賬戶餘額還有8分,盤算著還能再換兩桶速食麵,王中子偷偷地樂了。一轉身,他飛快地跑出銀行,舉著“存摺”呼朋引伴地炫耀著。
據介紹,黃龍全縣森林覆蓋率74.3%,林木綠化率82.4%,有著“黃河綠洲”的美稱。在黃龍人眼中,生態就是他們最大的資源和寶藏。然而,近年來,隨著縣域旅遊事業“井噴式”的發展,在黃龍城鄉居民生活水準普遍提高的同時,垃圾産量也與日俱增,給這個小城增添了一絲隱憂。
今年4月初,在黃龍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縣住建局啟動了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專門針對“垃圾圍城”的隱患進行了一週時間的認真調研,並於當月23日在城東垃圾壓縮站推出了首家“垃圾兌換銀行”,運行順利之後交由縣市容局管理。
那麼,“垃圾兌換銀行”是如何運作的呢?
市容局工作人員韓星告訴記者,“垃圾兌換銀行”立足生活實際,將常見的生活垃圾分為了2大類27種,號召居民按照分類將垃圾存入“銀行”,累計相應的積分存入專用存摺,零存整取,再兌換成相應的商品。同樣的,垃圾兌換的商品也是根據群眾日常生活所需而採購的,包括糧、油、醬、醋、洗衣液、牙膏、鍋、燒水壺等在內的50多種商品。
在如此豐富的物質條件支撐下,黃龍“垃圾兌換銀行”的生意持續火爆,僅有5萬人的黃龍已有1.9萬人加入該環保隊伍,所兌換的商品價值總額也已超過了25萬元。
2 覆蓋四級網點
“現在農村也有‘存摺’了,看來哪兒的垃圾都不好撿了……”
8月11日上午9時許,石堡鎮城西社區廣場前的大樹下,51歲的牛明蘭拿著剛從“銀行”兌換來的兩瓶“海飛絲”洗髮水跟同伴們閒聊。剛從農村老家探親回來的她告訴大家,農村的“垃圾兌換銀行”跟城裏的一模一樣。
原來,鋻於首家“垃圾兌換銀行”起到的積極作用,3個多月來,黃龍縣市容局將陣地全面鋪開,先後在7個鄉鎮、42個行政村也分別建立了“垃圾兌換銀行”分行和兌換網點50家。
據城建局副局長呂新建介紹,黃龍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此項舉措的落實,為此專門成立了以主管副縣長為組長,住建局局長和城管局局長為副組長,包括鄉鎮長及環衛站站長參加的黃龍縣城鄉“垃圾兌換銀行”管理領導小組,形成了級級有人管,層層有人抓的網格化管理體系。同時還針對“營業員”的職責、工作流程、兌付標準等內容制定了相關制度,做到了管理人員職責明確,物品兌換一目了然的規範化管理,使“垃圾兌換銀行”得以在全縣範圍內遍地開花,健康運行。
記者走訪了白馬灘、梁家河等5個村,發現每個垃圾兌換點都已經建設了專門的垃圾分類存儲房和垃圾兌換運營管理房,配齊了必要的垃圾分類收集存儲設施。
在此基礎上,結合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制定的“清潔村”“生態村”“美麗+旅遊村”的三級要求,縣住建局正在全力統籌,計劃逐步完成每戶配備2個垃圾箱,每個自然村配備2個垃圾桶,每個鄉鎮配備1輛垃圾中轉車,以無縫對接連起“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四級責任網絡體系。
3 算好三本賬目
前不久,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對“垃圾兌換銀行”做出批示,肯定了潛在的無價效益,要求“認真總結、適時推廣”。
對此,縣城管局局長王安全給記者算了三筆賬:3個月內,全縣增設了50處垃圾兌換點,但由於垃圾總量的急劇減少,所需環衛工人的數目不增反降,減少了15名。僅工資一項,“垃圾兌換銀行”就為每年財政支出減少至少45萬元,而每月的垃圾轉運費僅需千余元,為後期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有益補充提供了強大的保障。
從建設初期開始,“垃圾兌換銀行”就緊扣扶貧,優先從貧困戶中聘用工作人員,精準幫扶。現如今黃龍全縣47個村級“垃圾兌換銀行”網點的管理員均為貧困戶,為精準脫貧找到了一條新路子。同時,撿垃圾的群眾中也有不少的貧困戶,他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增加收入,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不斷釋放正能量,給黃龍謀劃了一筆最好的民生賬。
更直接、更重要的是,“垃圾兌換銀行”雖然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但的確提升了居民的環保意識,起到了垃圾減量的效果,促進了垃圾分類便捷化、效率化。就像縣委書記任高飛所説的,這是一次依託著經濟環保的獎勵機制,將末端清掃變為源頭減量,將政府包攬變為人人參與的有效實踐,它為建設秀美、宜居新黃龍注入了新的活力,最終會實現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根本性改變和全域旅遊環境的根本性改變。
8月13日,黃龍承辦的“世界旅遊文化傳播使者大賽”結束。據縣旅遊局統計的數字顯示,一週時間裏,黃龍的遊客接待量接近17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景區一票難求,週末縣城入住率高達100%。截至7月底,全縣今年累計接待遊客227.9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5.47億元,同比增長136.55%。 (記者 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