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與吉利集團7月18日在西安簽署新能源汽車産業化項目合作協議,項目將落戶西安經開區涇渭新城,包括零部件生産、整車製造、物流配套等設施建設,計劃今年年底前開工建設,2020年建成投産。這標誌著陜西省汽車産業的産業鏈日趨完整,發展空間不斷擴展。
近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將汽車産業作為支柱産業,科學部署、強力推動,全省汽車産業發展呈現加速提擋升級、多點支撐有力、後發優勢凸顯的態勢。
汽車産業規模不斷擴大
記者從陜西省汽車工業協會獲悉,目前我省從事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製造的企業已超過300家,其中整車企業5家,分別是陜汽控股集團、比亞迪汽車公司、寶雞吉利汽車有限公司、陜西通家汽車公司、西安沃爾沃客車公司;專用車生産企業41家;零部件企業近300戶。已經形成了重卡、轎車、中輕卡、大客車、微型車和專用車以及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等關鍵零部件較為完整的研發生産體系。我省在中高檔轎車、SUV、重卡和新能源汽車以及重卡變速箱、車橋等高附加值的整車和關鍵部件産品領域發展迅速。2016年我省産銷汽車42萬輛,同比增長23%,高出全國9個百分點,實現産值1159億元,同比增長18%,較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
龍頭企業實力日益壯大
通過近些年的快速發展,陜汽、比亞迪等汽車企業整體實力不斷躍升,龍頭效應逐步顯現。
陜汽已成為我國重卡行業排頭兵,綜合實力列第四位。節能重卡領域市場佔有率超過40%,渣土車銷量連續多年行業第一,純電動碼頭牽引車成功進入美國市場,實現了中國重卡産品在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的突破,陜汽軍車是行業內4次參加閱兵的重型軍車生産企業。在省政府強有力政策支持下,千億陜汽整體提升及20萬輛重卡能力建設項目全面啟動,2016年實現産值457億元,同比增長6.5%,産銷11.7萬輛,同比增長35.6%;天然氣重卡技術國內領先,銷量全國第一位,最高銷量1.5萬輛,市場佔有率45%以上;牽引車銷售6.8萬輛,增速98%,超過湖北東風,國內排名升至第二位。
比亞迪是我國發展較快的自主品牌轎車之一。目前已發展成為集整車四大工藝與發動機等汽車關鍵零部件為一體的乘用車生産基地,産品覆蓋傳統燃油轎車和新能源轎車。其中,F3、速銳和“宋”等傳統燃油汽車競爭優勢明顯,“秦”和E5等新能源汽車佔市場主導地位。同時,比亞迪已在世界36個國家、150余座城市實現産品銷售,全球化佈局明顯加快。2016年産銷汽車27萬輛,同比增長6%,實現産值200億元,同比增長14.4%。
寶雞吉利20萬輛整車及發動機項目,是陜西省重大招商引資項目。該項目2014年3月奠基開工,依託沃爾沃技術平臺研製的“博越”SUV車型,其性價比優勢明顯,上市以來供不應求,2016年産銷汽車3.8萬輛,實現産值35億元。
新能源汽車搶佔市場發展先機
陜西省新能源汽車起步較早,基礎較好,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技術水準領先,産品特色突出,品牌效應明顯的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格局,掌握了純電動、混合動力、甲醇等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電池、電機、電控、天然氣氣瓶、節能變速器等關鍵核心技術。2016年我省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4.86萬輛,同比增長41%,全國排名第三位(浙江第一、廣東第二)。其中,比亞迪品牌“秦”累計銷售近7萬輛,單品累計銷量全國第一。2017年1月國家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薦車型目錄,陜西通家5款車型入選,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進入目錄企業,2017年已接訂單2萬輛,基本確立純電動專用車全國領先地位。陜汽寶華開發的純電動中輕卡物流車,2017年已接訂單7000輛。配套企業方面,三星電池、德飛電池、天臣電池、沃特瑪電池、華星PACK(電池包)、捷普電機、正麒電機等一批新能源關鍵零部件企業,陸續投産達效,聚集效應凸顯。(本報記者 沈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