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聯體就是把不同類型的醫療機構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聯合,最大的好處就是有效的統籌資源,有效的協作,為老百姓提供全程的醫療服務。”8月22日,記者從陜西省醫聯體意見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截止到目前全省已經組建了57個醫聯體,覆蓋到600多家二級醫院和1000多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多類型醫院聯合共享 將優質資源下沉
“現在我們的優質資源總量不足,分佈還不均衡,大醫院還是人滿為患,同時基層的人才還是不足,所以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進行改革創新,必須進行體制機制的創新。”省衛計委副主任孫振霖説,推進醫聯體的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改革措施。
他説,醫聯體的宗旨就是共擔、共建、共享,共擔就是共同承擔責任和風險。“共建是指醫聯體是一個有效的組織,有管理的組織,我們要求醫聯體要建立理事會,建立監事會,還要制定章程、制度來有效運作。”
“我在醫聯體內首先是人才的共享,我們下級醫療機構的人員可以到上級醫療機構進修、學習、工作,上級醫療機構的人員可以到下級醫療機構坐診、指導、幫扶。”他表示,在醫療設備方面的共享,提倡有條件的三級醫院可以組建大型的消毒供應中心、醫學影像中心、後勤保障中心、醫學檢驗中心,為大家提供統一的同質化的醫療服務。
“還有就是信息共享,提倡在醫聯體內建立統一的信息平臺,更好為老百姓提供醫療保障。”他説,第四個就是品牌共享,在醫聯體的建設當中,要求我們大醫院向基層醫療機構派駐管理人員、加強品質管理,使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水準逐漸向大醫院看齊,保證為老百姓服好務。
陜西醫聯體建設動作快 四種模式效果好
孫振霖介紹説,陜西從09年就開始這方面的探索,現在經過這些年的實踐,總結出來四種模式。
“在城市要組建醫療集團,由三級醫院若干二級醫院甚至加上一級醫院按照就近自願的原則組成一個醫療集團。”他説,在縣區要組建醫共體,由縣級醫院牽頭,若干個鄉鎮醫生院和村衛生室共同參與形成一個醫共體,在縣域內有利於資源的整合和統籌,可以更好地使老百姓得到健康保障。
他説,第三個就是建立專科聯盟,跨區域組建專科聯盟。主要是利用三級醫院的專科優勢和醫學會各專業委員會主委所在單位的專科優勢,來建立專科聯盟,主要是進行技術協作,“專科聯盟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提高基對疑難重症的救治能力。”
他表示,“在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我們提倡建立遠程醫療協作網,就是要求所有的三級醫院都要與下級醫院建立遠程醫療協作機制,來對基層醫院進行遠程的醫療、遠程的會診、遠程的教學、遠程的培訓、遠程的指導,提高基層的服務能力。”
他説,“下一步,我們的工作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完成各種類型的醫聯體的建設工作,要求每個地市都要組建一個緊密型的醫聯體。到2020年,要求全面推進醫聯體的建設,完成醫聯體的政策體系和考核評估體系,我們要求所有的二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都要參與到醫聯體的建設當中。”(記者 熊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