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梁明):8月29日,由陜西省委宣傳部主辦,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黨工委宣傳部承辦的“旱區主流媒體楊淩行”採訪活動進入最後一天,40余家中省主流媒體先後來到楊淩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和楊淩職業農民創新創業園。
科技助力農業發展
“旱區主流媒體楊淩行”採訪活動走進楊淩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梁明 攝)
媒體一行首先來到楊淩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在這裡,科技與農業的結合展現的淋漓盡致。楊淩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工作人員説:“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實現楊淩在省內外所建立的科技示範推廣基地實時、實景展現,在楊淩,專家就可以隨時了解各基地農作物的生長信息。”
楊淩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工作人員所説的“平臺”,指的就是楊淩遠程農業科技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據介紹,楊淩遠程農業科技服務平臺是楊淩示範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的多媒體平臺,也是構建楊淩信息化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重要載體。楊淩遠程農業科技服務平臺于2012年建成,主要特點表現為實時展現、遠程會商、資源共享。
據了解,楊淩遠程農業科技服務平臺已覆蓋陜西、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安徽、江蘇、山東、河南、山西、四川、雲南等12個省、市、自治區,建成120個視頻點,其中楊淩區內80個,區外40個。
職業農民的大夢想
馬新世為媒體記者講解自己的種植技術(梁明 攝)
在楊淩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媒體一行見到了陜西省首屆十佳職業農民之一的馬新世。
馬新世是楊淩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董事長,先後培育出薄皮甜瓜、大果型西瓜、圓果類西瓜等6大系列30多個品種,推廣到23個省份,社會經濟效益過億元。
馬新世介紹,楊淩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園區佔地518畝,致力於現代設施農業“3+2”技術推廣應用。“3+2”技術具體指的是大跨度雙拱雙膜保溫大棚技術推廣、袋裝基質有機栽培技術示範、設施蔬菜水肥一體化灌溉技術示範、設施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示範、植物碳基營養肥料技術示範。“其中前三項技術已經應用了三年左右,後兩項技術是今年開始進行實際應用,目前效果也是比較成功的。”馬新世如是説。
在談及使用“3+2”技術後每畝地産量情況如何時,馬新世説:“我們‘3+2’技術的應用解決了土壤生態退化及連作障礙問題,還消化了養殖企業的廢棄物,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同時還增加了産量,提高了産品品質。使用新技術後,我們的産量比普通的種植産量增加20%。”
據了解,楊淩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淩職業技術學院合作,聘請了20多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淩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組成專家團隊,給予建設、種植等技術指導。同時楊淩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建設面向全國的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園區已招引了陜西渭南、漢中和貴州安順、甘肅隴南等貧困地區的80多位農民到園區學習實訓,為其將來返鄉創業傳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