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商南:貧困群眾“先借後還”興産業

陜西日報2017-09-06 10:27:17

  8月30日,在商南縣清油河鎮清油河社區東木溝組貧困戶陳青的養鹿場裏,技術員和陳青家人忙著給鹿打麻醉藥、割茸……約1個多小時,順利完成了3隻鹿的採茸任務。陳青説,加上之前割的第一茬10多公斤鹿茸,大概能賣到2萬元。

  去年8月,在脫貧攻堅優惠政策的吸引下,在廣東東莞打工的24歲青年陳青回到老家,採取“借鹿還茸”模式,從試馬鎮上蒼鹿業公司借了25隻鹿,走上了養鹿脫貧之路。自去年商南縣創新推行“借還”模式以來,已有3272戶貧困戶採取這種模式興産業、穩增收。

  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後,為確保貧困戶如期脫貧,商南縣把農業作為産業脫貧的重點,緊扣實際,創新推行“借還”模式。該模式主要針對有勞動力、有發展意願,但缺資金、缺技術的貧困群眾,採取“政府擔保貼息、企業賒本讓利、群眾先行發展、收益免息還本、聯手共建共富”的方式,由農業龍頭企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批量生産初級産品,先行賒借給貧困戶進行培育管理,待到産品成熟變為商品時,再由企業負責回購。市場行情好時,按市場價收購;市場價差,按協議保底價收購,以降低市場風險,保障貧困戶的利益。

  為了把這一模式推行好,商南縣加大力度扶持貧困戶,在全面落實中央和省上各項惠農政策的基礎上,每年預算列支産業扶持資金3000萬元,對參與“借袋還菇”的貧困群眾,每發展一袋食用菌補助0.5元;對發展“借雞還蛋”的貧困群眾,每只雞補助5元,其中3元補到企業,2元補到戶;對參與“借鹿還茸”的貧困群眾,達到規定條件的每只鹿補助2000元,每平方米圈舍補助25元;對參與“借苗還果”的貧困群眾,達到補助條件的,每年每畝補200元的管護補貼。此外,為發展産業的貧困戶,給予每戶不超過5萬元的政府貼息貸款。

  目前,商南縣已推廣“借袋還菇”“借雞還蛋”“借苗還果”“借鹿還茸”“借犢還牛”等模式,帶動3700多戶群眾發展産業,其中貧困戶3272戶10433人。依託“借還”模式的有力撬動,全縣脫貧産業發展勢頭良好。(記者 喬佳妮 通訊員 李治軍)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