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是黨中央對全國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今年以來,特別是全省脫貧攻堅整改工作開展以來,全市上下把脫貧攻堅作為“追趕超越”的底線任務,舉全市之力予以推進,在小康的道路上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
要讓21324戶家庭 同步夠格邁入小康
“特別感謝幫扶幹部,在他們的幫助下,村裏貧困戶的日子都有了起色,再過兩個月我家的新房就要蓋起來了,再也不用擔心颳風下雨了。”8月19日,鄠邑區蔣村鎮柳泉村王代動家住了幾十年的土房子推倒了,在原址上即將蓋起一座100平方米磚混結構的新房,對於這一家四口人來説,能住上新房子就是天大的事。
今年,根據全省扶貧對象精準識別工作安排,精準識別出我市未脫貧在冊貧困戶21324戶54192人。省上明確要求我市脫貧攻堅工作要在全省樹標杆、做示範,特別是市十三次黨代會提出了“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奮鬥目標,因此市委、市政府對率先解決大城市周邊的貧困問題,實現全面脫貧有更強的緊迫感和更高的政治責任感。
我市組織國土、教育、民政、衛生、建委、農林等行業部門再次對涉貧區縣分類進行全面排查核實,確定全市易地搬遷2061戶,危房改造5518戶(C級1969戶,D級3549戶),做到情況清、底數明。在我市脫貧攻堅進入到鞏固提高的新階段,確定了“兩步走”思路,即2016—2018年做到脫貧與發展並重,實現全面脫貧;2019—2020年對照小康指標,進行全面鞏固提升,同步夠格進入小康社會。
包村聯戶“解剖麻雀”精準幫扶
7月11日中午,年近八旬的貧困戶師志耀頭頂烈日,手拄柺棍,步行5公里來到藍田縣王坪村村委會,為市房管局幫扶工作隊送來了10個土雞蛋,他動情地對村幹部説:“工作隊幫扶真是用心用情用力啊,這是我對咱村幫扶工作隊的一片心意。”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對精準扶貧工作重視程度空前。市委、市政府先後召開常委會、常務會和專題會議三十余次,安排部署扶貧工作。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親自包村聯戶,市級四大班子領導親力親為,紛紛深入貧困地區調查研究,幫助破解貧困難題。
市上領導30%的精力、區縣主要領導50%、鎮街主要領導70%的精力放在抓扶貧上。從組織機構上看,將市縣兩級扶貧辦機構單列,市扶貧辦作為市政府工作部門,選派4名後備幹部挂職扶貧辦副主任,抽調35名市管副職後備幹部到扶貧辦鍛鍊工作;各涉貧鎮街成立扶貧辦,固定3名扶貧專幹,其中一名為建檔立卡專職人員。
從幫扶力量上看,全市有11個區縣、開發區開展了對口幫扶,共派出497支駐村工作隊24020名幫扶幹部開展駐村扶貧,實現了省定貧困村和在冊貧困戶幫扶全覆蓋。
30個行業部門“挂圖作戰”參與扶貧
今年,我市扶貧工作力度顯著增強。先後制定出臺工作規劃、實施意見、加快藍田周至兩縣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了全市扶貧工作路線圖;成立了“八辦兩組”作戰部、繪製了作戰圖,建立聯席會議、考核評價制度。交通、水務、電力、教育、衛生等30個行業部門制定行業扶貧政策,建立了“1+N”政策體系。
産業生態扶貧上,編制産業生態脫貧攻堅實施方案等9個意見1個方案,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帶動式發展模式,按照戶均1萬元標準,啟動産業到戶全覆蓋工程。
健康扶貧上,落實了“四重保障”制度,實現“一站式”即時結算,實際醫療費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個人自付費用不超過3000元。
安全住房上,易地搬遷2061戶啟動實施,危房改造已開工3594戶,竣工936戶。
就業扶貧上,加大公益專崗開發利用力度,已完成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0619人(開發公益專崗1090個),貧困勞動力創業189人,開展技能培訓1669人。
教育扶貧上,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零輟學目標,實施教育資助32305人次。金融扶貧上,辦理小額信貸1941萬元,在全市推廣“助農寶”特惠扶貧專項保險,已辦理7922戶,總保額17.77億元。兜底脫貧上,將符合低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範圍,全面實現兩項制度(貧困戶和低保標準)無縫對接。
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上,完成12條通村水泥路、17處供水工程、12個動力電提升工程和周至縣35戶光伏發電設備安裝。
確保精準幫扶率 達到100%
西安市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將堅持群眾生活條件是否改善、生活品質是否提升、獲得感是否增強三條衡量標準,按照“12345”的目標,用好“扶貧十招”,掌握“三個要領”,下足“繡花”功夫,一手抓精準脫貧、一手抓鞏固提升,用力找短板,用情物質幫,用心精神扶,在努力提高貧困群眾收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上,提升“四率一度”,建設“五美”樣板,確保到2018年底全市的貧困縣和貧困村全部摘帽,2019年全面鞏固提升,努力在全省樹標杆、做示範。
為此,將聚焦問題不動搖,全力補齊“力量整合、扶志扶智、産業扶貧、三變改革、四化同步、基層建設”六個短板,大力推進行業扶貧特別是産業扶貧,重點圍繞“四化同步”和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以“三變”改革為突破,因地制宜抓好産業脫貧規劃和計劃,重點推進花卉苗木、中蜂養殖、鄉村旅遊、民宿經濟、電商等特色産業,廣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帶動式發展模式。
同時,加大社會力量扶貧工作力度,建立完善“3+X”(國企、高校、醫療和其他各界社會力量)幫扶體系,構建起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扶貧格局。深入推進結對幫扶,對口幫扶區縣、開發區和各級幫扶幹部,要繼續加大投入和幫扶力度,確保精準幫扶率達到100%。( 記者 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