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楊淩:把科技創新創業推廣服務“種”在廣袤農村

陜西日報2017-09-07 13:50:03

  貴州省紫雲縣平壩村的岑喬興和他的“同事”們,現在除了不習慣吃麵,其他已與普通的西北農民無異。他們在楊淩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裏上班,學習現代農業的各種技術,還能領到一份工資。“把這裡的技術學好,我要回老家創業去,就搞現代農業。”岑喬興信心滿滿地跟記者説起了自己未來的打算。

  岑喬興工作的地方,不是政府投資,也不是企業創辦,而是由楊淩的5個職業農民“眾籌”起來的現代農業園區。這個園區不但是國內首個職業農民創業創新園,還集成了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農業科技成果。農民在這裡工作,不但能學技術,還能長見識。

  給農民搭建一個創新創業的孵化平臺,是楊淩開展農村科技創新創業推廣服務的一個縮影。按照《國務院關於支持繼續辦好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若干政策的批復》中的定位和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鼓勵下,楊淩正把創新創業的“種子”播向我國乾旱半乾旱區的廣袤農村。

  黨的十八大以來,楊淩累計面向旱區開展農業科技培訓超過38萬人次,其中在9個縣(區)建立了職業農民培育學院,累計培訓職業農民1.9萬人次,探索建立了全國獨有的農民技術職稱評審體系,20個省區的12472人獲得了示範區農民技術職稱證書,為旱區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永久牌”科技土專家隊伍。

  與此同時,楊淩示範區還鼓勵農業科研人員、大學生、返鄉農民開展農村科技創業。依靠豐富的農科教資源優勢,楊淩培育出一支科技成果轉化和示範推廣的生力軍。

  黃金薯、紅心薯、花心薯……在楊淩金薯種業,各種甘薯“琳琅滿目”,這裡曾被國家甘薯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馬代夫稱為“中國最好甘薯育苗基地”。在楊淩示範區支持下,這家企業在楊淩現代農業園區企業孵化園建成佔地50畝的産業基地,並以此為中心,在陜西、內蒙古等省區建設種薯基地30多個,年推廣面積100多萬畝,推廣效益超過2億元。

  在楊淩示範區,得益於政策和創新機制,科技、資金、人才、信息、管理等生産要素有序向現代農業領域聚集,一批法人科技特派企業及科技特派員脫穎而出。截至目前,楊淩面向乾旱半乾旱區培訓科技特派員1277名,認定科技特派員619名,法人科技特派企業62家;示範區內認定個人科技特派員1366名,發展法人科技特派企業54家,建成法人科技特派企業創業基地23個。

  如今,楊淩還投資建成了與8個省區、40個示範基地互聯互通的農業科技遠程信息服務平臺。以信息化擴展農村科技創業推廣手段,數以千計的農業科技成果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廣大旱區,帶動了我國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記者 鄭棟 通訊員 王曉艷 )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