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石泉縣人民法院幫扶該縣池河鎮柏安村的第二個年頭。這一年,石泉法院真包抓,工作隊真苦幹,群眾真致富,效果真明顯。大家齊心協力“鬥”貧困,發生了很多感人的小故事。
“路”的故事
頂著烈日翻山越嶺、走村入戶,這些都是扶貧工作中的家常便飯。柏安村五組不通路,連砂石路都沒有,都是林中小路。走在其中風景雖然優美,但修路是這裡幾輩人的願望,幾十年間也曾籌劃過多次,卻始終未能如願。石泉法院副院長、柏安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尹鋒對這件事惦記在心,多次帶領工作隊實地考察,積極申請項目支持,邀請領導實地查看。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7月,柏安村五組的通組路路基已開挖完畢,即將被硬化為3.5米寬、兩側有路肩以及水泥水溝的高標準水泥路。如今的柏安村五組村民個個喜笑顏開,修路熱情高漲,他們自發集資,出錢出力。現在的柏安村修路熱火朝天,村民們信心十足。
“病”的故事
“喂,秦書記嗎?我的合療卡死活找不到了,我老婆病重,要轉院到西安繼續治療,沒有合療卡沒法轉院。”電話那頭傳來了貧困戶陸門政焦急的聲音。石泉法院脫貧攻堅工作隊第一書記秦萬暉接完電話,急匆匆叫上陸門政直奔縣城。經過與縣醫院、合療辦協商,一方面先把病人緊急轉院治療,另一方面積極補辦合療卡,完善轉院手續。陸門政説:“多虧了秦書記,要不然我真不知道咋辦才好。秦書記是個好人,上次領豬仔的時候,他怕我年紀大、路又遠背不動豬仔,自己花錢叫車把我送回去,他真是共産黨的好幹部……”陸門政歷經滄桑的眼神中多了一些光亮。
“牛”的故事
前段時間,扶貧工作隊隊員李仕章在西安培訓時,先後接到兩個電話,分別是他包聯的貧困戶馬本林、馬付成叔侄打來的。由於叔侄兩人地界相鄰,兩家一直有矛盾。馬本林説:“馬付成的牛又把我家地裏的苞谷吃了,好幾回了。我找他説理,他總是愛理不理的態度。我也不是好惹的,要是他的牛再吃我的莊稼,我就放夾子夾斷他家牛的腿。”馬付成説:“馬本林威脅要夾斷我家牛的腿。”
李仕章一邊安撫兩人的情緒,告誡他們堅決不許胡來,一邊給駐村的秦萬暉彙報。他又分別向雙方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來就是一件簡單的牛越界吃了莊稼的小事,由於雙方脾氣都大,難以溝通才讓矛盾升級。後來經過工作隊員調解,雙方就賠償達成一致,最終握手言和。李仕章説:“雖然是小事情,但他們找到我,就是對我的信任,也是對我工作的肯定,我感到十分欣慰。”
“錢”的故事
“這次的貧困戶貼息貸款是個好政策,你們把我這1萬元拿去,把以前的貸款還了,再申請5萬元的扶貧貸款,有了本錢發展産業也好,帶資入社也好,都可以增加收入。”柏安村扶貧工作隊副隊長王全川對貧困戶顏宗均説道。扶貧貸款的政策要求貧困戶沒有貸款,去年顏宗均的女婿陳永平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貸款買了一輛三輪車,在工地上拉建材賺錢。所以,今年的扶貧貸款申請必須先把這1萬元貸款還清。“真的不知道説什麼好了,真是太感謝了,扶貧工作隊時時處處為我們著想。我一定多幹活,爭取早日脫貧。”陳永平小心翼翼地接過了這沉甸甸的1萬元錢。扶貧工作本是公家的事,王全川卻從自己本就不多的積蓄中拿出1萬元給貧困戶,和貧困戶建立了真正的感情,是真真正正的感情扶貧。
這些扶貧中的小故事每天都在柏安村上演,講也講不完、説也説不盡。石泉法院的幹警、池河鎮的幹部、柏安村村委會的成員以及每一位村民都是這些故事的主角,這一個個的小故事推動著脫貧攻堅工作不斷向前。(記者 馬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