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三帶四聯”:鎮安精準扶貧的新模式

陜西日報2017-09-13 10:18:56

  鎮安縣位於秦巴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截至目前,全縣還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18萬人。面對當前貧困群眾缺乏收入支撐脫貧難、發展産業抵禦市場風險難、發展産業缺乏平臺籌資難、實現穩定持續長效增收難、經營主體帶動群眾增收作用發揮難的“五難”問題,鎮安縣結合縣情實際,探索推行大戶帶、企業帶、“三社帶”(合作社、信用社、供銷社)和聯産、聯業、聯股、聯營為主的“三帶四聯”精準扶貧新路子,加快了鎮安縣脫貧減貧步伐。

  推行“三帶” 家家脫貧有門路致富有産業

  今年54歲的貧困戶曾文章,家住達仁鎮春光村2組,由於發展産業缺少資金和技術,難以擺脫貧困,多年住的是石板房。去年12月,在本組養蠶大戶徐純鋒的動員下,他加入了徐純鋒成立的金椒鴻運蠶桑專業合作社。老徐不僅指導他養蠶,還讓他的兒子在合作社打工。今年上半年,曾文章養春蠶賣了4500多元,入股分紅2600元,兒子打工收入2000多元。老曾手頭寬裕了,最近又依託危房改造補助政策拆了石板房,蓋起了磚混結構的平房。“放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現在日子越來越紅火,就像做夢一樣。”老曾説。

  曾文章只是徐純鋒在村上結對幫扶的23戶貧困戶之一。春光村黨支部書記周慶仁向記者介紹,在養蠶大戶徐純鋒的示範帶動下,全村目前已培育了12個養蠶大戶,6個養蠶合作社,建起600多畝密植桑園,明年密植桑園將計劃發展到1000畝,預計收入可達400多萬元,全村貧困戶可通過蠶桑産業實現穩定脫貧。

  今年以來,鎮安縣在實施精準扶貧中,不僅重視大戶帶動示範引領作用,更注重企業帶動、“三社”帶動貧困戶發展,與貧困戶結為利益共同體。他們鼓勵引導農村致富能人和産業發展大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引導貧困戶發展主導産業;通過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農村信用社帶動,解決規模生産、産品銷售、資金投入等難題,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通過“三帶”的推行,一大批貧困戶看到了脫貧的希望。據統計,鎮安縣目前共認定71家企業、156個合作社、148家村級産業發展公司作為“聯帶”主體,先後帶動1.3萬戶貧困戶加入産業脫貧的大軍。 

  創新“四聯”

  讓每個貧困戶精準脫貧不掉隊

  “都是托了政策的福,如今我養豬不墊本、不愁養、不愁賣,僅上半年就銷售6頭生豬,收入近萬元,今年養豬收入超過2萬元不成問題。”家住青銅關鎮豐收村9組的貧困戶張自新高興地説。

  張自新家共有4口人,由於二兒子幾年前出車禍受傷,花了10多萬元,他家因病致貧。張自新説,以前雖然也養豬,但養豬技術差,總賣不上好價錢。自從加入遠健養殖合作社進行“聯業”生産以來,合作社按照統一的生産標準,免費為他提供仔豬、飼料和技術,等仔豬育肥出欄,合作社以高於當地市場價進行保底回收、統一銷售後,再向他收回仔豬和飼料本錢。

  豐收村黨支部書記吳相琴説,目前,遠健養殖合作社通過與農戶“聯業”規模化發展,先後帶動豐收村23戶貧困戶發展黑豬養殖,年出欄生豬850頭,實現收入200多萬元,取得了貧困戶增收和合作社增效雙贏。

  遠健養殖合作社與農戶“聯業”扶貧,只是鎮安縣精準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形式之一。鎮安縣還通過“聯産”“聯股”“聯營”等利益聯結形式,因地制宜、一戶一策,著力發展脫貧攻堅主導産業。“聯産”就是將貧困戶的土地、林地、房屋等各類資源折價入股到各种經營主體,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實現貧困戶入股分紅。“聯股”是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涉農資金、項目資金等整合量化,集中投入到經營主體,設置村集體股權和貧困戶股權,企業按照股權比例投入資金,並按股權設置進行分紅。“聯營”是針對失能弱能等邊緣貧困戶,政府通過對公益性建設項目進行投入,吸納貧困戶入股,併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讓每個貧困戶收入有保障,脫貧有希望。

  據鎮安縣扶貧局統計,目前,全縣已累計建成茶園5萬畝,年産茶葉380噸,産值1.5億元;建成食用菌基地2600畝,栽培食用菌3000萬袋;累計發展中藥材8.5萬畝,建成油用牡丹觀光産業園1.5萬畝,種植紅豆杉6500畝。

  催生“五變”

  實現貧困戶增收企業增效

  鎮安縣扶貧局局長詹茂方介紹,通過實施“三帶四聯”,把貧困戶牢牢地捆綁在産業鏈上,把産業鏈牢牢地捆綁在經濟組織上,實現了貧困戶、合作社、企業、村集體等多元聯動發展,催生出了“五變”:貧困戶增收渠道穩定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融資容易了,産業鏈條延長了,集體經濟壯大了,農村活力增強了。

  據了解,目前鎮安縣有1.3萬戶貧困群眾與企業形成利益聯結體,全縣貧困戶每年務工可得報酬3億多元,流轉土地可得租金6000多萬元,提供旅遊餐飲服務可得酬金3000多萬元,資金入股可得分紅5200多萬元。

  百盛繭絲綢有限公司是鎮安縣“三帶四聯”龍頭企業之一,公司總經理趙郡明告訴記者,公司以前貸款難,現在只需提供貧困戶名單就可貸款了。為增強農戶、企業、村集體“造血”功能,縣上整合資金1億元,建立金融扶貧貸款儲備金,由金融機構按1:10的比例放貸。目前,全縣貧困戶及村級産業公司、龍頭企業已融資13.03億元,實現了貧困戶增收、企業增效。

  在精準扶貧過程中,鎮安縣還科學規劃建設“三帶四聯”産業示範園和企業孵化園兩個園區,著力打造旅遊服務、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立體農業“四個産業帶”,重點發展和培育茶葉、蠶桑、食用菌、中藥材、油用牡丹、紅豆杉六大特色産業。集中連片流轉的14.8萬畝耕地和24.3萬畝退耕還林地,由政府主導、村級産業公司負責,三年零地租,一次性集中流轉給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發展産業,為特色農業的規模化、産業化、市場化奠定了基礎,促進鎮安一二三産融合,加速推進産業轉型升級。

  鎮安縣通過“三帶四聯”,讓村集體也成為政策紅利的受益者。目前,鎮安縣為148家村級産業公司每家籌措50萬元信貸資金,發展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經濟實力,推動農村“三變”改革,真正讓農民富裕、農業發展、農村繁榮。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