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洋縣:“兩社一會”奏響互助合作富民曲

陜西日報2017-09-19 14:37:22

  當前,精準扶貧工作進入攻堅階段,洋縣面對110個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752戶52305人的現狀,緊盯“怎麼扶、扶什麼、長遠扶”的突出問題,緊扣“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脫貧”的思路,通過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互助合作社和扶貧互助資金協會這一“兩社一會”脫貧攻堅新模式,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升村級黨組織活力,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脫貧致富新路子。

  農民專業合作社 帶動農戶發展産業

  金秋時節的紙坊街道辦草壩村,黃金梨挂滿枝頭,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村民劉小剛一大早就來到自家梨園採摘,他家共20畝梨園,其中黃金梨種了5畝。他説:“昨天合作社通知今天有客商來,所以我早早就來摘梨了,今年這5畝黃金梨預計收入5萬元。”

  早在2009年,草壩村黨支部書記劉開昌就牽頭成立了朱鹮湖專業合作社,發展有機糧油和梨果。2011年,村上推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讓“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實現了家家入社,戶戶有股,人人都享受到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紅利。草壩村已成功認證有機水稻生産基地2300畝、有機梨1300多畝、有機油菜2500畝、有機大櫻桃300畝,村裏出産的優質有機農産品品質高、效益好,去年僅通過電商平臺就賣了620多萬元。

  洋縣北部的關帝鎮馬坪村,全村共有貧困戶77戶272人,因缺資金、缺技術和缺勞力致貧的就佔了三分之二。駐村扶貧工作隊聯合村黨支部多次走訪調研並外出考察,鼓勵村裏的致富能手韓啟斌註冊成立了“洋縣天朗種植合作社”,將規劃區域內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荒地以每年每畝280元—350元折股納入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規模發展有機茶園和中藥材種植。

  目前,合作社已吸收入社農戶171戶280人,其中,77戶貧困戶以産業補助、小額貼息貸款等資金入股41萬元,非貧困戶現金入股18萬元,栽植茶樹518畝。去年9月以來,合作社已帶動77戶貧困戶累計創收48萬元。 

  扶貧互助合作社 鼓勵農戶投資入股

  龍亭鎮柳山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94戶322人,是漢中市委組織部包扶的貧困村。今年5月,村上結合當地特色,成立了柳山村扶貧互助合作社,鼓勵貧困戶在致富能人、産業大戶的帶動下將土地、勞動力等資源入股,獲取分紅和勞務收入,最終實現脫貧。

  柳山村扶貧互助合作社以産業發展為基礎,組建了建築施工、農業生産、特色旅遊、電子商務4個生産經營性服務隊和自來水管理、環衛保潔、文藝宣傳3個公共服務工作隊,入社農戶148戶,其中貧困戶85戶。經營性服務隊依託本地特色資源開展經營活動,為村民特別是貧困戶提供創收崗位;公共服務工作隊則承擔本村公共服務職責,在提升村容村貌、豐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時,也為隊員增加了收入。

  村黨支部書記劉富民介紹,扶貧互助合作社從各經營性服務隊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和服務費,作為集體經濟積累,同時為公共服務工作隊提供經費,大家共同脫貧致富。

  目前,柳山村已完成投資58萬元的2.6公里道路硬化工程、26.4萬元的自來水改造工程、19萬元的道路拓寬工程、20萬元的廣場改造工程和30萬元的美麗鄉村建設工程,入社農戶也將迎來第一次分紅。  

  扶貧互助資金協會 為産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地處秦嶺腹地的華陽鎮紅石窯村被確定為全縣首批互助資金試點村後,在村“兩委會”的帶領下,村上成立了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協會積極發動群眾入會,目前,全村共入會91戶,佔全村總戶數的62.3%,互助資金總額達107萬元。

  扶貧互助資金協會嚴格按照資金管理制度辦事,為群眾發展産業提供資金支持。截至目前,協會提供互助資金扶持78戶群眾開展生豬、肉牛、土雞養殖,89戶群眾發展中藥材種植,5戶群眾開辦農家樂,未發生一起呆賬壞賬。在協會的支持下,村民潘開平發展中藥材種植,年收入達3.5萬元;貧困戶牛明華從協會累計借款10萬元,發展養殖産業,今年有望脫貧。

  “互助資金協會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銀行’,操作方便快捷,借款又靈活。”入會農戶文厚群深有感觸。據統計,2009年至2016年,該協會共計放款207次,放款金額226.8萬元,獲得利潤18.04萬元,其中用於分紅5.3萬元。

  洋縣大力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互助合作社和扶貧互助資金協會的“兩社一會”組建運行工作,全縣110個貧困村實現了全覆蓋。目前,全縣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607個,扶貧互助合作社169個,扶貧互助資金協會149個,共吸納農戶9793戶,其中貧困戶7024戶,佔比接近72%。“兩社一會”的組建和運行,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帶動了貧困戶脫貧增收。(記者 霍強 通訊員 劉穎 黃寧)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