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娃娃入學先認字後學拼音 家長擔心 專家肯定

三秦都市報2017-09-20 16:21:00

  從今年9月起,全國小學統一使用教育部編寫的語文新教材。此次教材從2012年3月啟動編寫,歷時5年多時間完成。記者注意到,新編一年級語文教材第一篇課文是“天、地、人、你、我、他”這些簡單漢字,替代了之前教材所出現的a、b、c等拼音字母。“先學漢字對孩子的識字習慣有影響嗎?”“如果先學漢字的話,是不是比先學拼音更難?”……對此,不少家長存在擔憂。

  家長 擔心孩子普通話發音

  新教材一面世,不少一年級孩子的家長便開始擔憂。周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一年級,在上學之前,孩子補習了拼音。開學第一天,她拿著孩子的課本一看,前面全是漢字,頓時有些傻眼。“要是遇到不認識的字,沒有拼音能記得住嗎?這種教學方法,較之前的先學拼音再學漢字,對孩子來説,是否會更加困難?”周女士表示。

  在西安工作的重慶李女士擔心,減少拼音的教學會影響孩子的普通話。她説,自己的普通話就不過關,不能很好地輔導孩子字、詞地發音。如今教材的編排弱化了拼音的使用,會不會影響孩子對字、詞的正確讀音呢?

  教師 有利於學習興趣培養

  “先學漢字後學拼音”的改變,得到不少小學語文教師和教研團隊的認可。

  西安市曲江三小語文教研組組長唐瑾説:“拼音只是一個符號,一種學習語言的工具,學拼音並不是學習普通話的最佳途徑。之前的教材設計以輔助工具為主,學生在平常生活中很少接觸到拼音。這種教學順序的轉變,更加關注到孩子的需求,有利於將生活和學習相結合,注重對他們語文興趣的培養。”

  西安市未央區范家村小學劉元元老師向記者介紹:“與舊教材相比,除了先識字後學拼音以外,從篇目數量來看,很多課文被替換,篇目有所減少,難度降低。但題材豐富、體裁多樣,聯繫學生生活、關注心理成長。增加了適合一年級學生的兒童詩。兒童歌,另外,新增的‘快樂讀書吧’和‘大人一起讀’兩個欄目,激發孩子的閱讀熱情,提示老師、家長注重課外閱讀;新增‘書寫提示’,要求學生寫字的時候要注重字的寫法;‘口語交際’欄目,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遊戲,更適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

  專家 符合成長和教學規律

  擁有幾十年辦學經驗的教育專家楊積琪認為,孩子們有了閱讀的語感後,再接觸拼音學習,上手就會快。説到底,先識漢字,後學拼音,“翻轉”了家長們的傳統習慣,他們需要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特邀教授許建國説:“讓孩子們認識大自然,認識我們生存的環境,這對孩子們來講,既符合人的成長規律,也符合教育教學規律。”(記者 劉子威)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