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入學難調查:矛盾尖銳暫無良方

2017-05-31 10:49:13|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入學難作為西安“民生九難”之一,在每年5月學區劃分和9月開學前都會成為這個城市的熱點話題。日前,西部網連續發佈了西安市入學難系列調查,試圖找到“入學難”問題的七寸,找到一個可行的破解辦法。

  然而,不管是省市教育部門還是教育專家,都表達了一個觀點,西安市存在的學位短缺情況短時間內並沒有良方,只能應該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撤點並校、配建不到位引發入學難問題

  知情人士賈明(化名)在接受採訪時直言不諱的説,西安市入學難問題在短時間內並沒有良方。“西安市目前存在的入學難問題屬於歷史遺留問題,沒有辦法馬上解決矛盾。”

  賈明在西安市教育系統工作了十多年,一路見證了西安教育的發展。

  “2005年前後,西安城區的小學還是較為密集的。”賈明説,當時因為計劃生育的影響,小學適齡兒童的數量逐年在減少,西安城市的發展也沒現在那麼快,外來人口不多,許多學校出現了招生不滿的情況。”

  根據賈明的説法,因為生源的減少,再加上城區開發的需要,西安城區的一些小學被撤並,學校用地用於搞商業開發。

  “沒有人預料到,不到10年時間,西安人口大量涌入,人一多,上學的矛盾立馬顯現了出來。”但撤並學校易,重建學校難,當初的學校用地已經被蓋成了高樓,想要再蓋回學校已經不可能了。“這種情況在城區內最為明顯。”

  “另外,你們調查的新建小區配建不到位問題也是西安上學難的重要因素。”賈明説。“因為城市迅速的擴張,西安市近幾年的住宅樓房快速增加,不管是利益驅動也好,沒有配套意識也罷,樓建好了學校沒有建到位,上學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沒錢也沒地 入學難問題破解遇窘境

  記者了解到,因為逐年尖銳的教育矛盾,西安市已于2014年開始落實教育前置審批制度,以確保新建住宅小區內教育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

  根據西安市教育局的數據,2014年以後,西安市新開發的21個項目都是在監管內,保證先出規劃,同步施工,教育局簽字驗收,再對外售賣的過程。

  2014年後的新建小區不存在配套問題,然而在2014年之前,卻存在了大量的未同步配建學校的新建小區。

  “之前遺留的問題現在很難解決。”採訪中,陜西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問題最突出的是2011年《城市新建居住區配套規劃建設幼兒園、小學的指導意見》發佈前拿到地的小區。

  記者了解到,這些小區大部分都沒有預留教育用地,沒有多餘的土地來建設學校。另外,也存在開發商自己建了學校不願意移交政府的情況,“因為這個《指導意見》沒有上位法(注:比如説憲法和其他法律部門的關係,憲法就是上位法,因為其他法律都是依據憲法制定的,其他的法律如刑法、民法就是下位法)的支撐。”省教育廳的工作人員表示。

  “比如説,開發商買200畝土地用於商業開發,這200畝地是通過招拍挂買來的建設用地,如果開發商建了小學,現在讓他無條件移交,這沒有法律依據,而且涉嫌違反物權法。除非這塊地在給開發商的時候,就明確其中有20畝是教育劃撥用地,但是想要當地政府劃撥土地是很難的,劃撥一畝地三、五十萬,而賣地卻能賣到三、五百萬,差了十倍,但即使是土地劃撥,學校的建設費用還是一個矛盾點。” 省教育廳工作人員説。

  “針對遺留問題,現在只能是逐步化解,針對已經建成的學校,可以以政府出資的形式購買過來,但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完全解決的。”他説。

  制定過渡方案 發展中解決問題

  針對西安市目前的教育現狀,陜西省社科院副研究員尹小俊認為,沒有快速解決的辦法,但政府可以制定一些過渡方案,來緩和矛盾。

  “現在西安市説不能跨區域入學,政策的初衷是完全合理的,但是我們可以分兩個階段。“尹小俊説,緩和現有的矛盾需要學區入學與統籌指派相結合。

  “在劃學區階段,孩子按照各自的學區去報名,然而按照現在的狀況,會存在一些上不了學的孩子。所以,在按學區報名完成以後,西安市應當再統計一次空余的學位,把多餘的學位公佈出來,根據家長的意願進行匹配,這就不再局限于行政區劃了。”

  “這樣這保證一部分孩子義務教育入學,但還存在一個遠距離上學問題,家長接送不便。我建議是,政府要根據這部分孩子增加義務校車,代替父母完成接送。”

  尹小俊説,除了短時間的過渡方案,還需要在長遠發展中徹底解決問題。“我了解到,目前不管是陜西省還是西安市,都已經非常重視小區配建學校的問題,有一定的配建政策。”

  “我建議,在新的配建項目中,相關部門要儘量大的預留教育用地。比如原本這個小區要配建100個學位,我們可以配建到150個,多出來的學位由財政來買單,慢慢吸收這些入學難的孩子。” 尹小俊説他不支持政府突擊建學校,用地和配套都容易出現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慢慢發展過渡。(記者 週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