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扶幹部查看為竇小峰新購置的蜂箱(閆斌 攝)
看著蜂箱越來越多、蜂蜜銷售越來越好,家住灞橋區常王村的蜂農竇小峰説,過去根本想像不到會有這一天,“感謝國家的好政策,感謝區上幹部的用心幫扶,現在的日子越來越好,比蜂蜜還要甜。”
蜂蜜不再散裝銷售
由於妻子雙目失明,女兒還上小學,兄弟患有大病,今年44歲的竇小峰是家裏唯一的勞動力。從父輩那裏學會養蜂的他,這十多年一直靠此維持生計。不過,由於蜂箱較少加之銷路不暢,收益並不好。“以前基本上都是在路邊銷售,生意有一天沒一天的。”
今年5月,灞橋區紀委以及灞橋科技工業園區管委會對口扶貧常王村後,經過深入摸底調查,針對每一戶貧困戶都制定了詳細可行的幫扶措施。其中,協調相關單位部門為竇小峰添置了蜂箱,並對其産品進行包裝、製作商標。“過去都是散裝銷售,很多人覺得不衛生也不方便送人,現在精心包裝後一下子上了檔次。”竇小峰笑著説。
品質好不好有檢驗報告
“洪慶小峰生態蜜”是竇小峰蜂蜜的品牌名,記者念出這名字時,竇小峰還顯得有些不好意思:“這都是吳主任他們幫我設計的。”竇小峰所説的“吳主任”是他的幫扶幹部——灞橋科技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吳磊。據吳磊介紹,除了設計包裝之外,他們還將蜂蜜委託西安市産品品質監督檢驗院進行檢驗,檢驗的項目包括果糖葡萄糖含量、菌落總數、大腸菌群等,“檢驗的目的是讓大家吃著放心,我們在微信朋友圈推銷時,配圖不僅有精美包裝後的産品,還有檢驗報告,大家對於蜂蜜品質一目了然”。
原本只有20多個蜂箱的竇小峰,如今蜂箱已增加至70多箱,短短幾個月時間,蜂蜜銷售超過400瓶,收入1.3萬多元。“幾個月時間的收入比過去幾年都要多,我真的很感謝大家的幫助。”日子一天天變好了,竇小峰也有了“更進一步”的想法與信心:“未來希望能繼續增加蜂箱數量,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
村裏入戶路下月完工
不僅僅是竇小峰,常王村其餘9戶貧困戶也通過幫扶逐漸有了改觀,無論是就業扶貧還是教育扶貧,針對每一戶的實際情況,幫扶幹部制定了實際可行的措施。今年8月,《灞橋區洪慶街道常王村扶貧工作手冊》印製完成,手冊雖小功能卻很大,裏邊詳細介紹了貧困戶家庭情況、往年收入以及幫扶措施和“3+1”幫扶責任人聯繫方式等信息。
據灞橋區紀委幹部、駐村第一書記劉琦介紹,扶貧工作開展至今,常王村已有了通信網絡,村中550米入戶路已開挖完路基,下月就能完工。另外,常王村墨玉河旅遊步道項目正在商討當中。(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