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出臺政策提升健康扶貧工作水準 重點幫扶500個深度貧困村
記者從陜西省衛計委獲悉,陜西省日前印發《關於加強醫療衛生幫扶體系建設提升健康扶貧工作水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2017到2020年,用四年時間全面幫扶96個有脫貧攻堅任務縣的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重點幫扶11個深度貧困縣、500個深度貧困村。
向縣級醫院派駐醫務人員團隊駐點幫扶
2016年底,陜西有建檔立卡貧困戶78.3萬戶228.7萬人,其中因病致貧20.2萬戶,患病人數77.8萬人。根據《意見》,我省將深入推進幫扶工作,幫扶方式包括醫院幫扶、公共衛生計生機構幫扶、管理人員幫扶、醫務人員幫扶等。幫扶內容包括加強醫院對口幫扶體系、大病救治幫扶體系、服務保障幫扶體系、精準結對幫扶體系等四大體系建設。
《意見》明確,各級衛生計生部門協調組織簽訂幫扶協議,根據功能定位和發展實際,向縣級醫院派駐1名院長或者副院長,至少5名醫務人員組成的團隊(中醫醫院可派駐3名)駐點幫扶,幫助開展日常診療服務,建立臨床診療科目,加強近三年外轉率排名前5-10位的臨床專科能力建設,提升內科、外科、部分危急重症等診療能力。中醫醫院要注重提升針灸科、推拿科等診療能力,每年為被幫扶醫院解決一項醫療急需,突破一個薄弱環節,帶出一支技術團隊,新增一個服務項目。
每萬名居民 至少有2名全科醫生
《意見》提出,“十三五”期間,我省貧困地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每千常住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達到3.5人以上,每萬名居民至少有2名全科醫生,每千農村服務人口配置的比例不低於1名鄉村醫生。同時,分批安排鄉村醫生每年接受免費培訓不少於2次,累計不少於2周;每3-5年免費到縣級醫療衛生機構或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衛生院脫産進修,原則上不少於1個月;各類醫學繼續教育向貧困縣傾斜,建立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訓機制,提高鄉村醫生醫療服務能力。到2019年,30萬人口以上的貧困縣至少有1所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準,每個鄉鎮有1所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原則上有1所規範化村衛生室。
30萬名醫務人員 與貧困人口結對幫扶
《意見》要求,依託網絡扶貧工程,啟動貧困縣健康信息化提升工程,拓展縣級平臺和遠程會診功能。加快推進貧困縣全員人口、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建設,強化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等業務系統應用,實現區域內的信息交換和檢查檢驗結果共享。深入實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服務百姓健康行動,組織30萬名醫務人員與貧困人口建立結對幫扶關係,精準落實“五個一”服務。
通過四大幫扶體系建設,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貧困地區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共衛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準,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和可及性顯著提高,區域間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人民健康水準差距進一步縮小,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