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扶貧,貴在扶技。今年以來,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從扶智、扶志、扶技入手,給貧困戶送信心、送志氣、送技能,有效克服了有些貧困戶等、靠、要的懶惰思想,激發內生動力,提升自身“造血”功能。
讓貧困戶有出路,先要讓他有本事。金臺區針對年齡偏大、缺少技能,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以農村實用技術為抓手,既抓電器維修、養雞、養鴨、養豬等傳統技能培訓,又抓創業+電商,物流、家政、生態種養殖等新技術培訓。每次培訓,還增設了“信心”課,用身邊的脫貧典型,教育激勵貧困戶樹立致富決心,激發幹事之情、創業之心、發展之志,做到資金足、內容實、方式新、氛圍濃,學有興趣,幹有勁頭。
金臺區按照貧困戶缺什麼、補什麼的方式,由過去的“大鍋飯”變為“自助餐”,對硤石、金河、蟠龍三個農村貧困勞動力密集鎮,圍繞實用技術、家政服務、餐飲烹飪、鄉村旅遊抓培訓;對城區陳倉鎮、西關街道等七個街辦,突出物業管理、電子商務、自主創業等進行培訓,做到有的放矢。中山路街道發揮電子商務平臺優勢,讓開辦網店的貧困戶張建平介紹成功經驗,組織參訓學員參觀大數據産業園,走進香味氏族“寶寶面皮”加工車間,學習電商經營之道,韓輝等16人簽訂了面皮代售協議,其中貧困戶有4名。另外,區上針對貧困戶實際,調整培訓時間,既有10天以上中長期,又有3至5天的短期,培訓時間安排在晚上,讓貧困戶白天掙錢,晚上學習“充電”,還把課堂設在貧困戶家門口。
培訓結束後,金臺區並沒有一推了之,而是扶上馬、再送一程,利用就業招聘、創業基地等平臺,打通建築工地、園區企業、公益專崗、仲介機構、幹部親緣關係“五個”通道,及時安排就業。近日,金河鎮陵垣村村民段鵬飛與寶雞一家酒店簽訂就業協議後説:“我參加區上開展的農家樂烹飪班,學會了烹飪技術,終於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據了解,今年以來,金臺區先後為187名外出務工貧困勞動力發放交通補貼7萬多元,80多名貧困勞動力找到就業崗位。 (令建軍 記者 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