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幫扶幹部和貧困戶姚志文(左一)一起種植花椒樹苗。
十月的山裏雖然起了秋風,可和煦的陽光仍然照得人睜不開眼睛。27日上午,72歲的姚志文在自家的梯田地裏忙活得特別起勁,又是翻地,又是栽苗。一旁的扶貧幹部一個勁兒地招呼著:“老姚,你歇歇,我們幫你弄。”“不成不成,你們昨天就忙活了一個晌午。給俺種地哩,俺心裏高興,勁兒使不完!”
心裏頭攢著勁兒的姚志文是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穆寨街辦姚坡村的貧困戶。26日,市民政局的幫扶幹部們給全村的鄉黨送來了30000株花椒苗,老姚分得了150株。幫扶幹部們都下地幫姚志文栽花椒苗,一直忙活到27日上午。“今天連民政局的局長都走幾裏山路到俺地裏栽苗苗,俺心裏頭感動啊!”
姚坡村是個不大的村子,只有163戶549人,但貧困戶卻不少。“為啥窮?一個主要原因是地太貧瘠,家家戶戶都難找出幾塊成畝的耕地,全都散落在這坡坡嶺嶺上,村民們只能開闢出梯田,好歹種點莊稼,養家糊口。”村支書姚文革説:“多少年來,村裏人找不見發展産業的門路,只能靠老天爺賞飯。”
可如今,姚坡村已經有了大變化。“地還是原來的地,但地裏種的不再是苞谷、小麥,而是民政部門給咱免費提供的花椒樹苗和常夏石竹,這兩樣作物可比莊稼值錢,也好伺候,再加上幫著村民養豬養雞,咱姚坡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了!”姚文革説。
在姚志文家的兩畝零散耕地裏,記者看到,150株花椒苗已經栽種得差不多了,半米高的小苗上嫩綠的小葉子才剛剛舒展開,和腳下的“小草”相映成趣。“這可不是野草,這就是常夏石竹,俺們土話叫它梅花草。長大了一蓬一蓬地開著紅艷艷的小花,在城裏頭能當景觀花,還有人當盆栽,可值錢了。”姚志文用粗糙的手愛惜地撫摸著剛冒出頭的嫩葉,“俺地裏種了兩畝,和花椒苗苗混種,上頭長花椒樹,下頭長梅花草,又不打架又不浪費。你看,這地壟上還栽著核桃苗,都是幫扶幹部給俺送的,俺家裏還有123隻雞,天天下蛋,前一向賣雞蛋俺都掙了2000多塊錢了!”
“姚志文家老兩口帶著兩個上學的碎娃娃,家裏收入全靠兒媳婦出去打零工,最大的困難就是缺少勞動力。”市民政局的幫扶幹部田龍説:“針對老姚的情況,我們就建議他一手抓養殖,短期見效快;一手抓種植,長效有保障。而且産業方向上也要考慮人手因素,先期幫扶的123隻雞,養起來不是特別費勁兒,現在幫扶種花椒和核桃這些‘懶莊稼’,不用見天下地忙活,最適合老姚一家。”
再“懶”的莊稼伺候起來也少不了技術,但這點姚志文很放心:“幫扶幹部給咱的花椒苗都是專門到韓城最有名的合作社採購的大紅袍,品質好,而且有技術員來指導。這次不光是俺們貧困戶領了苗子,村裏但凡有種植意願的都能免費領苗,俺們姚坡村要搞産業發展呢!有了産業,這花椒苗苗種在地裏,脫貧的希望就長在俺心上了!”( 記者 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