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記者走進西安市高陵區耿鎮周家村,眼前是一個風景秀美的大型生態休閒園區。園區旁的苗木花卉基地裏,村民們正在辛勤勞作,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喜悅。
“自從村裏建設幸福新農村,産權明晰了,産業發展了,大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貧困戶程久棟對記者説。
2017年,周家村被確定為西安市幸福新農村示範村。由此開始,全村上下開始了一場推動全村舊貌換新顏的“革命”,幸福的味道在父老鄉親的心頭越來越濃。
而這只是2017年西安市啟動幸福新農村示範村建設以來的一個縮影。
産權改革奠基礎
2016年,西安市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徵集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幸福新農村的新任務,確定“十三五”期間在全市打造100個以上“經濟組織健全、主導産業明晰、環境生態優美、公共服務完善、鄉風文明和諧、村民自治規範”的幸福新農村示範村。2017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把這一任務列為“重頭戲”。
目標任務明確之後,具體工作怎麼幹?西安市選擇了以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
“産權制度改革是幸福新農村建設的抓手。只有通過産權制度改革,建立産權明晰的集體經濟合作組織,才能把農民組織起來發展集體經濟,改變農村生産生活方式;也才能把包括項目獎補資金在內的各種資産資源量化到村民,保證村民人人有權益,人人能受益。”西安市統籌辦主任倪廣天介紹。
2016年8月,在積極申報幸福新農村示範村項目的同時,周家村就按照項目申報要求提前啟動了農村産權制度改革,建立了新的集體經濟組織,並於2017年1月9日拿到了“身份證”——高陵區政府頒發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證明書。
在産權制度改革中,周家村把11萬元集體經營性資産、200萬元幸福新農村建設獎補資金、449萬元項目整合資金、600萬元灘地資源折算資金和140萬元股民入股資金量化成14萬股,根據村情分為土地股、人口股、資金股、扶貧股四種股權模式,分配給2860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將每年收益的70%以分紅的形式發給股民,並留30%作為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公積金、發展金和公益金。
為了讓村裏的貧困戶儘快脫貧,周家村在人口股配置時留取比例不超過總股的0.3%“扶貧股”給村裏的貧困戶,股權屬於集體經濟組織全體股民,持股人只享受分紅,如該貧困戶已經脫貧,村民大會可以終止該股民的享有權。2017年周家村的扶貧股,由程久棟、劉小梅等貧困戶分別持有。
“幸福新農村建設就是要讓全體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這條路上咱們不能落下一戶一人!”周家村黨支部書記程濤説。
産業發展是主導
幸福新農村建設的最終目標是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要實現這一目標,産業支撐是基礎。
完成産權制度改革後,如何發展産業,成為擺在周家村“兩委”班子面前的一個難題。周家村人把目光投向了無人問津的1800畝灘地。
“周家村位於210國道以東,渭河南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如果把河灘地進行有效整治,就具備了發展和承載各種産業的基礎。”程濤介紹。
在這一思路下,周家村開始積極與社會資本對接。經多次召開黨員代表大會、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股民代表會討論,最終確定聯合高陵區瑞豐農業籌建周家村生態休閒健身園項目,引進投資2500萬元,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荒灘改造。
10月13日,記者站在灘地旁的公路上,放眼望去,層次錯落的灌木林,精緻美觀的景觀點,將長長的灘地裝扮得格外美麗,濛濛細雨下令人沉醉。
閒置了12年的荒灘,首次華麗轉身。
然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今年7月,正在圍繞大西安建設尋求發展契機的陜西金地生態集團發現了“變身”後的周家村,對此處的發展潛力産生了濃厚興趣。幾經考察,決定全盤收購生態休閒健身園項目。
10月13日,高陵區政府和西安金灘生態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正式簽訂合作協議,與周家村簽訂了共同開發建設涇渭金灘國際生態休閒旅遊度假産業區項目框架協議。該項目總投資60億元,最終將把以周家村為核心的6700多畝的渭河灘地建設成集生態、運動休閒、旅遊、度假、娛樂、餐飲、會議博覽為一體的綜合性産業區。
周家村的荒灘再次迎來變化。
按照協議,度假區建成後,周家村村民將整體搬遷到新建的單元樓裏,每戶將分得60平方米的單元房,並擁有10平方米商鋪的産權。同時,每戶將有兩名勞動力實現就地就業,戶均保底年收入不低於7萬元;村民還將獲得在度假區內發展服務業的“優先權”。
“有主導産業,集體經濟發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才有保障。幸福新農村示範村建設規劃是兩年,我們要求所有示範村都必須在兩年內打造1至2個主導産業和主打産品,形成優勢産業和優勢品牌,夯實村民幸福的基礎。”倪廣天説。
2016年以來,西安市共啟動幸福新農村示範村建設項目37個,每個村投入不低於150萬元的獎補資金作為村莊主導産業發展的“種子資金”。在此強力撬動下,項目村産業發展百花齊放,欣欣向榮。
幸福擋不住
被納入幸福新農村示範村近一年來,周家村的變化猶如“脫胎換骨”——以前垃圾遍地的河灘地變成了亭臺林立、綠樹成蔭的田園綜合體,村內道路整潔乾淨,幼兒園、衛生室、文化活動室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村莊公共服務率先實現了城鄉一體化。
與此同時,村裏還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建立“一約四會”制度,完善村規民約,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並把開展“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與幸福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引導群眾移風易俗。
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村民發自內心地感受到擋不住的幸福。
貧困戶程久棟説:“和從前相比,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子像個大公園,以前垃圾遍地的灘地成了風景區,村民不出一分錢還有分紅。度假區建成後還能不花錢住新房,在家門口上班。咱農村人,能活到這地步,還圖個啥呢!這不叫幸福,啥叫幸福!”
據了解,在金灘國際生態休閒旅遊度假産業區建設中,通過經營集體資産和灘地治理,周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今年已經實現了100余萬元的盈利。
毫無疑問,隨著幸福新農村建設的啟動,以周家村村民為代表的西安農民,正大跨步走在幸福的道路上。(肖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