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搭好服務平臺 力促茶農增收

陜西日報2017-11-09 14:55:16

  10月23日清晨,以茶葉為主導産業的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宋家鎮,滿坡的高山茶園青翠欲滴,茶花飄香。當日上午,宋家鎮精準脫貧茶産業實用技能培訓班如期開班,10多名貧困戶子女興致勃勃地參加由白河縣農林品牌推廣協會舉辦的茶藝技能培訓。

  培訓會上,21歲的安樂村六組青年譚飛聽得仔細,學得認真。由於家裏貧困,譚飛高中沒上完便去江蘇打工,這次回家聽説鎮上舉辦茶藝培訓班,自小對茶感興趣,還在茶廠短暫工作過的她,二話沒説就報了名。“身在茶鄉,多少對茶有一點了解,但都是些皮毛。這次通過系統培訓,不僅對茶文化有了深層次理解,還能掌握茶藝技能,有了這門手藝,以後走到哪都不怕了。”譚飛高興地説。

  “茶葉已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黃金葉’。為讓更多群眾通過茶産業脫貧致富,在省茶文化研究會的支持下,我們通過舉辦茶産業技能培訓,不斷增強群眾的‘造血’功能,樹立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白河縣農林品牌推廣協會發起人朱瀟瀟説。

  今年8月14日,白河籍在外人士、陜西秦丹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瀟瀟,發起成立了白河縣農林品牌推廣協會,致力打造以茶産業為主,以品牌策劃、農副産品推廣為一體的互助平臺。同時,他們還通過推進夏秋茶的開發利用,茶産業技能培訓等方式,促進茶企增效、茶農增收。

  白河種茶歷史悠久,目前全縣茶園面積已達8萬畝,年産優質茶葉2000余噸。圍繞這一致富産業,縣農林品牌推廣協會技術鋪路,培訓先行,建立了茶技能培訓基地,以提升茶企及從業人員的服務水準和服務品質。面對白河縣缺少茶葉專業技能人員的實際,協會從貧困戶著手,培養一批優秀的茶葉專業技能人員,不僅解決了市場需求,還幫扶貧困戶實現再就業。

  白河縣農林品牌推廣協會還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鄉茶葉試驗站、省農業廳園藝站、省茶文化研究會、省茶産業技術體系,以及省農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工作站等建立了長期的技術支持和研發合作,以及人才培養與鑒定合作,為茶産業發展提供了人才和科技支撐。9月15日,協會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教授肖斌進行培訓指導,對茶産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治理措施,並對茶園施肥、茶樹修剪、鮮葉採摘、茶園管理、茶葉加工等方面進行了培訓,使茶農進一步提高了認識,掌握了實用技術。

  “在白河,茶葉加工工藝主要以春茶為主,對夏秋茶深加工技術掌握程度較低。對此,我們在夏秋茶的綜合利用上下功夫,不僅豐富了産品,有效帶動了産業發展,還變廢為寶,促進了茶農增收。”朱瀟瀟説。協會成立當天,朱瀟瀟便代表協會與涇陽縣涇岸茶業有限公司、涇陽縣栗薯軒商貿有限公司、涇陽縣草木一品商貿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並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鄉茶葉試驗站進行合作,試驗開發茯茶産品。9月22日,夏秋茶的開發研製取得可喜成果,以白河富硒茶葉為原料的第一批茯茶試驗品問世。試驗期就收購宋家鎮茶農夏秋茶鮮葉近1噸,其中涉及貧困戶30戶。

  在第二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陜西推介會上,白河縣農林品牌推廣協會進行了“白河春燕”茶藝表演,對宣傳、推介白河縣茶産業起到了促進作用。如今,協會圍繞文化搭橋助推“一帶一路”建設理念,開展了數次收效顯著的工作,形成了以政府引領,協會為平臺的白河茶品牌與茶文化的推廣模式。

  “為加強白河茶葉品牌推廣,我們在西安開設了多處農副産品窗口,著力推進白河茶葉市場體系建設。”朱瀟瀟説,協會將充分發揮平臺作用,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引導抱團合作,實施品牌戰略,延伸産業鏈條等,助推白河茶産業生産技術創新升級,不斷提升産品競爭實力,在服務企業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服務政府的職能,全力實現互利共贏。(記者 王永鋒 )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