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耀州蘊藏豐富的石灰石,長期以來的開山採石造成了山體植被被大量破壞。中央環保督察組向陜西省反饋意見中就對銅川採石礦山破壞區域生態環境的事情予以了通報。對照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銅川建立整改任務清單,明確整改責任,規定整改時限,確保環保責任落到實處。
銅川市的開山採石主要集中在耀州區的東西原上。最多的時候,這裡的採石點多達37個。這些採石點不但嚴重破壞了這裡的山體植被,而且採石時産生的揚塵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空氣品質。中央環保督察組根據遙感監測數據解析,該區域僅韓城、蒲城、耀州、涇陽、鳳翔5縣(區)就有採石地塊260多處,較2013年新增13處,採石總面積2700多公頃,較2013年擴大14.4%。 針對環保督查反饋意見,銅川市成立了由國土局牽頭,紀檢、環保、公安等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組,對轄區內的採石點進行關停整合。
銅川市國土局副局長肖剛林:“通過政策給他們做解釋工作,第二個方面就是我們通過針對企業在環保、資源開發利用、包括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尋找關閉的依據。”
因為利益的驅使,採石場的關停並非一帆風順。
肖剛林:“因為目前在環保整治的大環境下,特別是石渣白灰價格上揚,肯定都不願意被關閉。”
面對各種阻力,有些職能部門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為此,銅川市將紀檢督察同步介入環保執法,強化監督執紀問責。
銅川市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張建軍:“前三季度,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在環保領域追責問責135人,黨紀處分24人,組織處理111人。有力地推動了群眾反映的環境突出問題。”
肖剛林:“全市採石企業的總數由2015年年底的34家,已經減少到目前的17家,應該説,完成了省上三年減一半的總任務。對已經關閉的採石場,銅川市就是實施“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全面進行恢復治理。”
銅川市耀州區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宋繼光:“具體到這一塊叫做一二三道溝廢棄礦山綜合治理項目,現在已經開始招標了,勘查設計已經完了,馬上就可以綜合治理,這一塊將來進行危岩清理,最後覆土,最後綠化。”
34家採石場關停了17家,那麼,剩下的17家怎麼辦呢?銅川市對其進行整合後,提出了更高的生産要求。
肖剛林:“督促企業履行礦山環境治理的義務,要求企業邊生産邊治理。”
銅川市恒益建材有限公司是經過整合後銅川市規模最大的石料生産企業。由於採取了邊開採邊治理的恢復模式,開採區內幾乎看不到被破壞的痕跡。
銅川市恒益建材有限公司經理高彥德:“把現在正在開採的準備開採的廢料,倒在以前開採的地方,然後把不好的料倒在下面,把好一點的土倒在上面,下面種草上面栽樹。”
記者看到,在石料加工環節,從進料到出料,每個環節都是在封閉的空間進行,每一環節都按要求裝置了降塵除塵設備。
高彥德:“這個是一破,料從這個地方進來,然後走這個皮帶走廊,過去是二破,二破完了以後,過了這個皮帶走廊,再過來到這個裏面。就是分篩,把各種料都分開了,我這個設備屬於一個全封閉,對於環保上做的,我感覺比較可以。 ”
為了加強監管,銅川市環保局還通過媒體向社會公佈了舉報電話,讓全社會關注環境保護,舉報環境違法事件。銅川市佳樂石料廠因為遮擋不嚴而産生揚塵,被群眾舉報後,在環保局的監督下,立即進行了整改。
銅川市佳樂石料廠經理馬大斌:“我們針對揚塵大這一塊,我們現在把簾子全部裝上,就是全封閉生産,以前我們除塵排煙筒,只有幾米高,現在增加到15米高,降低了粉塵。”
在多部門齊抓共管下,銅川市的採石治理得到了有效改觀,而借著環境整治的契機,銅川市又開始向水污染治理進軍。
流經銅川的河流總共只有兩條,分別是漆水河和沮河。為了保護這兩條河不受污染,銅川市在所有的廠礦區和人口密集區修建了污水處理廠,未經處理的污水堅決不允許排放。
銅川市水源區環境保護管理站站長宋新戰:“在桃曲波上游8家煤礦企業累計投資2.4億元建設20套生産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現了上游礦區污水治理的全覆蓋。年處理污水500余萬立方米。”
銅川市崔家溝煤礦曾經是漆水河上游污水排放最大的一家企業。自從完善了污水處理設施後,現在做到了污水零排放。
陜西省崔家溝煤礦環保專幹趙培雄:“這個COD國家規定是50毫克每升,咱這個水處理的是8毫克每升,這個氨氮國家規定是5毫克每升 ,咱這是1.13毫克每升。所以咱這個水質比一級A的標準要優良得多。”
銅川市污水處理廠工藝工程師羅凱:“每天收集量大約是2.8萬方左右,收集率大概在90%左右,這個收集後的污水。經過活性污泥法處理後,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的一級A標準,到這兒我們基本上可以養魚。”
據介紹,為了保護區內河流,銅川市環保局還投資3000多萬元,在人口聚集區的河道兩邊建設了23.3公里長的封閉式圍網,有效阻止了人畜隨意下河對河流造成的污染。同時,還聘請了75名環境巡查員,配發統一服裝和工作證,負責撿拾河道垃圾、制止車輛及行人進入河道。
宋新戰:“形成了沿線有人查,河道有管,垃圾有人撿的新局面,使桃曲波水庫庫面垃圾明顯減少,有效地保證了飲用水源地的安全。”
經過一系列治理,銅川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逐步得到改善,也促進了礦産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治理恢復協調發展。相信隨著各項環保整改措施的不斷完善與夯實,銅川的山會更綠,水會更清。(陜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