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12月21日—22日,由西北工業大學主辦的2017年可持續運營管理論壇在西安舉行,政府部門代表、專家學者、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和師生代表等共200余位中外嘉賓出席論壇。此次論壇重點聚焦製造業和服務業可持續運營管理“中國方案”的研究探討。
12月21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環境保護處處長雷文,陜西省能源局副局長穆西,以及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張衛紅等出席。
西北工業大學副校長張衛紅在論壇上致辭( 郭友軍 供圖)
張衛紅首先代表主辦單位,歡迎國內外領導和嘉賓來校參加論壇。他簡要介紹了西北工業大學的基本情況,並梳理了學校在管理學科建設發展的特色工作。他説:“我們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能切實提高國內高校在可持續運營管理相關領域內的辦學實力,推進該學科的發展進步。”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環境保護處處長雷文(郭友軍 供圖 )
雷文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對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和與會代表們分享了對工業綠色發展的認識: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大力推進工業綠色發展,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全面推行綠色製造;推進工業綠色發展,形成綠色生産方式。
陜西省能源局副局長穆西(郭友軍 供圖 )
穆西表示,陜西是中國能源資源富集之地,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他希望,通過此次論壇,與國內外專家積極對話、互通有無、增強了解,共享機遇、共謀發展,打造能源發展的綠色新高地;同時,創新戰略協作機制,順應國家發展戰略變化,在管理創新、技術合作、項目策劃深入探討,提升水準。
論壇以可持續運營管理科研、教學與實踐為主題,涵蓋了可持續運營管理的學術前沿、人才培養、企業實踐和國家政策導向等方面。論壇旨在促進可持續運管管理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分享該領域先進研究成果和企業實踐經驗,了解國家在該領域的法規政策導向,切實提升中國在該領域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企業實踐水準。
隨著不可再生資源的過度消耗、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社會問題的層出不窮,“經濟、環境、社會相互協調”的發展模式逐漸受到關注。1987 年,“可持續發展”在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上被正式提出,1994年,“經濟、環境、社會”三重底線原則建立,現今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遵循的發展理念。1997年,中國把“可持續發展”確定為“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的戰略,後又成為“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又把可持續發展推到了新的高度。
隨著人類對生存環境惡化的擔憂日漸加劇、政府法規政策的強制約束逐漸增加、消費者對環境友好型産品的需求偏好不斷提高,可持續已成為運營管理中制定各項決策的重要基準和追求目標。劉晨光教授表示:“可持續發展需要以運營管理為重要手段,運營管理需要以可持續發展為重要目標”。
據了解,可持續運營管理是運營管理在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的時代産物,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新興的前沿交叉領域。國際範圍內,關於可持續運營管理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發表于2005 年,自此以後,該領域發展迅速,如今已成長為一個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伴隨著學術研究的開展,哈佛大學、劍橋大學、佐治亞理工等世界知名高校相繼開展了相關的教育,與此同時,大量先進企業的“可持續運營管理”實踐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中國,可持續運營管理還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學術研究、企業實踐亟待推進,大學開展的相關教育還有待深化。
開幕式後,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能源局、永清環境科技産業集團、北京理工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陜西法士特集團、東北財經大學以及英國劍橋大學、日本同志社大學、希臘雅典國家技術大學、美國俄亥俄大學、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就生態文明建設、工業節能減排、循環經濟再製造、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等內容,分別進行了大會報告。
西北工業大學正紮實推進可持續運營管理領域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工作,2014 年學校成立可持續運營管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016 年管理學院把可持續運營管理確定為“十三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兩大方向之一,2017 年西北工業大學將可持續運管管理列入學校“雙一流”建設重要學科方向。
論壇還特別安排了對部分企業創新實踐的實地考察,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管理模式和經驗,進行現場觀摩研討。(供稿 西北工業大學 王凡華 編輯 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