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今日頭條、百度、新浪微博、淘寶、知乎等諸多App被曝其手機App通過“讀取”用戶對話記錄的權限收集用戶信息,從而達到其行銷目的。此消息引發了用戶的極度不安,打個電話都能被聽到,被網絡騙子利用了怎麼辦?目前,各廠家已經做出了解釋和説明。但既然案例已經存在,作為用戶,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在手機上的行為不被第三方應用收集呢?
一打電話就有廣告上門
諸多App疑竊聽用戶通話
懷疑電話被偷聽是“今日頭條”的一個用戶先發現的,據她介紹,她在電話裏和朋友相約去摘草莓,但後來一打開“今日頭條”,就有大量的草莓類資訊給她推送了過來。該用戶表示,她沒在“今日頭條”上看過和搜索過任何“草莓”類的資訊,因此懷疑自己的“麥克風”權限被“今日頭條”使用了。
所謂麥克風權限,就是允許手機App讀取通過手機麥克風産生的數據。通俗地講,就是用戶的通話或語音記錄可以開放給手機App讀取,這種權限通常在安裝App的時候會給用戶進行提示,用戶可以選擇關閉或允許。
根據網絡專家曾憲平的判斷,按照上述用戶的説法,存在兩種情況:一是該用戶在安裝“今日頭條”的時候,沒有看清選項,允許了“今日頭條”使用她的麥克風權限;另外一個就是用戶禁用了“今日頭條”的麥克風權限,但“今日頭條”仍可能私自調用了用戶手機的麥克風,記錄下了用戶的日常對話,從中獲取了用戶假日去摘草莓的信息,從而讓一篇篇草莓類廣告完成了精準抵達。
無獨有偶,百度旗下的兩款App最近也被江蘇省消保委指控“監聽電話”而告上法院,雖然沒有具體受害人案例,但大致情況還是與麥克風權限被強制使用有關。同時,據記者了解,新浪微博、淘寶、知乎等手機App最近都曾被用戶投訴,其通話記錄被竊聽,受害人的情況高度一致,他們在電話裏和對方説了一件事,隨後在自己的手機App裏就有大量和此事有關的廣告被推送過來。
廠家否認監聽用戶通話
用戶可直接關閉麥克風權限
針對用戶和相關機構的投訴和指控,手機App也給出了相應的回應。“今日頭條”和“百度”最近都針對此事給出了官方回應:這兩家公司在回應中表示的主要意思為:目前自身的能力還沒有達到通過麥克風獲取隱私的水準。同時,只要用戶不主動給他們授權麥克風權限,他們是收不到用戶的任何語音信號。他們所掌握的用戶信息都是用戶自己點擊産生的,收集用戶隱私數據這種事他們不會私自竊取。
廠家否認自己主動監聽用戶對話,同時也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他們在竊聽。那麼,這些廠家到底能不能偷偷動用戶們的麥克風權限呢?獵豹移動安全專家李鐵軍表示,這要看用戶的具體使用情況,如果用戶在説話時這款App沒有常駐後臺,那麼它就不具備錄音的條件。另外,還要檢查一下用戶説話的時候是不是有其他的App開著,因為現在能常駐後臺的App還是挺多的,都不能排除嫌疑。
無論怎樣,對於用戶而言,目前能做的事情就是對於不需要使用麥克風的App,直接在設置裏將它關掉。另外,還可以使用一些手機權限管理軟體,對每一個App進行權限管理。在安裝一些新的App時候,也要看清楚麥克風、手機定位等權限,如果不需要就直接禁止,確保自己的隱私不被濫用。(記者 楊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