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網絡媒體走轉改】陜西省鄠邑區:創新模式推動脫貧 美麗鄉村提升“顏值”

國際在線2018-01-18 16:30:06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李妍):在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玉蟬鎮胡家莊村,一排排葡萄大棚順著公路兩邊一直延伸,一座座新粉刷的白色房子整齊排列。寬敞整潔的道路上隨處可見農民畫文化墻,充滿民俗風味的雕塑,垃圾入箱統一回收,村容環境明顯改善。“我們房子在幫扶下重新翻修,用上了燃氣灶,生活越來越好,我要憑藉自己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貧困戶馮景濤感慨道。

  1月16日,2018年陜西省暨西安市“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正式啟動,中省新聞媒體奔赴一線集中採訪。胡家莊村是鄠邑區城市管理局的定點幫扶村,鄠邑區城管局副局長張永茂對馮景濤一對一入戶幫扶。墻壁上挂著的各種文字資料,詳細的介紹了馮景濤家的情況,幫扶事項進程及時間。

  【2018網絡新媒體新春走基層 右上文 摘要在稿件最下方】陜西省鄠邑區:創新模式推動脫貧 美麗鄉村提升“顏值”

  中省媒體奔赴一線隊貧困戶進行採訪(李妍 攝)

  【2018網絡新媒體新春走基層 右上文 摘要在稿件最下方】陜西省鄠邑區:創新模式推動脫貧 美麗鄉村提升“顏值”

  馮景濤家裏挂著各種文字資料,介紹家裏情況以及幫扶進展(李妍 攝)

  灶房換上了燃氣灶 房子修繕日子有奔頭

  胡家莊村現有貧困戶11戶32人,馮景濤便是其中的一個。

  “我一直打零工,家裏就我一個勞動力。2017年4月父親得了肺癌去世,家裏欠下七萬餘元外債。”提起家裏曾經的情況,馮景濤一臉惆悵,指著身後的房子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曾經自己的家破破爛爛,下雨就漏水,是典型的危房,家裏的情況根本沒有辦法去花錢修繕,如今舊貌換新顏,讓日子有了奔頭。

  【2018網絡新媒體新春走基層 右上文 摘要在稿件最下方】陜西省鄠邑區:創新模式推動脫貧 美麗鄉村提升“顏值”

  張永茂向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展示馮景濤家的舊照(李妍 攝)

  【2018網絡新媒體新春走基層 右上文 摘要在稿件最下方】陜西省鄠邑區:創新模式推動脫貧 美麗鄉村提升“顏值”

  馮景濤家修繕一新的房子門前環境優美(李妍 攝)

  張永茂表示,剛來到這個村子很是心酸,三代人同住家裏卻連個衛生間都沒有。“作為扶貧幹部,來這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解決大家的生活環境。修建廁所、房屋粉刷、危房改造。”提到村容整治,這是張永茂的強項,他信心滿滿。

  説幹就幹。在張永茂的積極聯繫下,鄠邑區對危房改造補助兩萬塊錢,剩下的一萬八千元鄠邑區城管局承擔,粉刷墻面、灶房改造、綠化提升,並樹立以點帶面的形式組織全村15余戶打造最美庭院。“當時心裏只有一個想法,一定要讓村民過個暖冬!”張永茂説。

  【2018網絡新媒體新春走基層 右上文 摘要在稿件最下方】陜西省鄠邑區:創新模式推動脫貧 美麗鄉村提升“顏值”

  馮景濤家裏煥然一新的灶房,換上了燃氣灶(李妍 攝)

  房子問題解決了,如何讓馮景濤徹底脫貧是張永茂的“心頭事”。

  了解到馮景濤2017年承包4畝土地種植西瓜,銷售面臨困難,張永茂積極聯繫銷售,收益5000余元。“要不是幫扶幹部的幫助,我的西瓜可能只能爛在地裏了。”馮景濤感激地説道。

  據了解,馮景濤2017收入比去年有很大提高,2016年人均收入3393元,2017年前三季度人均收入4944.37元。

  “三變”改革村民變股民 培育脫貧動能

  馮景濤的事兒已解決,但脫貧攻堅仍然在路上。對於村裏貧困戶的情況,張永茂如數家珍,胡家莊村共有建檔立卡戶68戶,經過包扶單位的幫扶和村兩委的不懈努力,已脫貧57戶,目前貧困戶11戶32人。

  【2018網絡新媒體新春走基層 右上文 摘要在稿件最下方】陜西省鄠邑區:創新模式推動脫貧 美麗鄉村提升“顏值”

  胡家莊村探索實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産業發展模式(李妍 攝)

  2011年,胡家莊村與西安榮華集團聯姻,探索實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産業發展模式。胡家莊村93戶約400名群眾委託合作社作為股權代理人,將300多畝土地以3年土地流轉金折價入股,開啟了企業與農民合作共贏、可持續發展的産業精準扶貧新門路。

  目前合作社社員由最初的93戶發展到現在的187戶,群眾參與度由最初的42.3%發展到現在的85%。2009年,胡家莊農民人均純收入僅為1680元,到了201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4700元。2017年胡家莊村被確定為西安市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村。

  “我把5畝土地流轉西安榮華集團,每畝每年1200元,年底股金分紅每畝每年50元,每年流轉金收益6250元。”馮景濤説。

  據悉,胡家莊葡萄莊園在股權結構、企業管理、運營機制上,跳出了傳統的思維定式,探索出了“公司+股權+土地流轉金”産業化經營和企業化運行方式,保證了農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權、失地不失業”,實現了企業、村組、農民利益的共贏。

  通過“資本下鄉”的方式,將胡家莊入股農民的土地以3年土地流轉金形式入股企業。榮華公司將陜西省扶貧辦撥付的100萬産業扶貧資金直接用於胡家莊村量化成股金給農戶,村集體雪葡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民股權代理人參股到融合公司,使得農民真正變成了股民,走出了一條企業增效、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壯大的脫貧攻堅好路子。

  胡家莊村的“三變”改革加速了胡家莊村農業産業化的步伐,盤活了土地資源,資源變成了資産,以資産折價入股,農民轉型成了股東,村民們真正掌握了致富的“金鑰匙”。

  【2018網絡新媒體新春走基層 右上文 摘要在稿件最下方】陜西省鄠邑區:創新模式推動脫貧 美麗鄉村提升“顏值”

  鄠邑區玉蟬鎮胡家莊村乾淨整潔的街道(安鑫 攝)

  如今,胡家莊村街道三縱六橫,水泥硬化率達100%,綠化達90%,先後被評為市級新農村、省級衛生免檢示範村、西安“最美鄉村”等。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