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西安具有十三朝帝都的歷史稟賦,在西安眾多的歷史文化寶藏當中,作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的秦腔,是陜西的精神旗幟和原始圖騰。”陜西省人大代表、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社長兼黨支部書記惠敏莉建議,在西安打造易俗社秦腔藝術街區。
惠敏莉認為,打造易俗社秦腔藝術街區(含易俗社秦腔藝術博物館)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對百年易俗發展史和秦腔藝術的挖掘整合、搶救保護和傳承發展的同時,對於彰顯和提升三秦文化的典型性、弘揚祖國傳統文化、擴大西安文化名城影響等尤為重要。
“目前,秦腔劇院僅能通過易俗社資料展陳館對外展示百年來秦腔發展的歷史沿革及文物資料,不論是從場館區域劃分、史料保存的展示空間與環境,還是現場參觀講解、訪客接待等方面都受到很大限制,對非物質文化遺産進一步傳承發展和弘揚造成了制約和影響。”惠敏莉説。
她表示,為持續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社會影響力,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和發展,秦腔劇院將積極響應打造易俗社秦腔藝術街區的號召,目前正與相關部門對接籌劃,建設包含易俗社秦腔藝術博物館在內的易俗社秦腔藝術街區。
“整體項目將遵循傳承經典、弘揚文化,推陳出新、秦韻心聲,文化復興、文化惠民的改造思路,致力於打造屬於西安人民的綜合性精神文化高地。”據惠敏莉介紹,將把易俗社秦腔藝術街區塑造成為中國戲曲文化中心,成為對外展示上下五千年古老關中珍貴文明寶藏的城市之眼和文化遺産寶庫,形成到西安必去易俗社的新旅圈。( 記者 趙輝 康喬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