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傳統文化閃亮在新時代

陜西日報2018-03-01 17:02:02

  正月裏,西安市舉辦了一系列文化廟會活動,為人們奉上一場將傳統與現代、古老與時尚相融合的節日文化盛宴。人們相聚廟會慶賀新年的情形,成為喜度中國年最歡樂的圖景。

  逛廟會,感受身邊的傳統文化

  2月21日,陽光明媚,人們穿上新年的盛裝,踏著輕快的腳步,來到大唐西市廟會感受“最中國”的西安年。舞龍鬥獅齊齊上陣,敲鑼打鼓聲聲震天,在這熱鬧的氣氛裏,大人和小孩的臉上都露出喜悅的笑容。

  廟會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風俗,隨著時代的變遷,展示民俗文化成了廟會最顯著的特色。“近年來文化廟會興起,大唐西市的文化廟會已經舉辦了七屆,在傳承民俗文化的同時,我們也開展了很多新的活動。”大唐西市的工作人員介紹説,“在這裡,大家不僅可以看傳統的民俗表演,還可以品美食、賞書畫、看非遺。廟會既有濃厚的節日氛圍,又有濃郁的文化氣息,老人和小孩都喜歡來。”

  小雁塔薦福文化大廟會張燈結綵,繁華喜慶。表演隊在湖水邊敲鑼打鼓,演唱者在大舞臺齊吼秦腔,最吸人眼球的“秦嶺熊貓”模型,在圓形廣場上或臥或坐,憨態可掬。人們其樂融融,在一片歡聲笑語之中賀新年、迎新春。

  今年,大唐芙蓉園新春燈會作為旅遊文化節慶活動的重頭戲,以“鼓舞中華·燈暖萬家”為主題,全力打造最地道、最火熱的水陸新春燈會,為海內外遊客獻上亮麗的新春夜宴。

  “廟會活動越辦越豐富了,我爸媽就喜歡這熱鬧的場面,帶他們來逛逛,他們特別高興。”在外地工作的張強每次回西安過年都會帶父母逛廟會,今年還帶上了剛滿四歲的兒子,“我兒子第一次來,他覺得糖人和皮影戲特別好玩,古老的傳統文化對他來説就是新奇的玩意。”

  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廟會活動,不僅能夠愉悅身心,還能夠傳承文化,已經逐漸成為春節的一種新氣象。

  曾經的文化,曾經的記憶

  廟會中通常會展示很多傳統文化項目,抖空竹表演就是其中之一。臺上的演員們大多是中年人,為了讓空竹準確地落在繩上,他們有力地舞動著線繩,扭著腰,揮著手,展現了新時代人們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當空竹被拋到空中時,圍觀的遊客都緊張得移不開眼,只見演員們輕鬆接住,一時間掌聲四起。

  空竹最初為宮廷玩物,後傳至民間,成為家喻戶曉的健身娛樂項目。過去逢年過節,人們都喜歡抖空竹,並能耍出許多花樣。伴隨著改革開放,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得到了極大提高,對於文化體驗和強身健體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抖空竹作為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再次煥發出了青春活力。

  “我也喜歡去公園抖空竹,還喜歡看別人表演,公園有好多抖空竹的高手。”在大唐西市認真觀看空竹表演的劉新民是一位空竹愛好者,他説空竹是自己小時候的記憶,“我從小就玩這個,現在一過年,看到廟會上還有空竹表演,就會想起我的童年,覺得特別幸福。”空竹、陀螺、糖人、九連環、撥浪鼓……這些傳統文化項目,不僅僅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更是老一代人美好的記憶。

  “我希望這些東西能一直傳承下去。對我們這個年紀的人來説,這些東西很珍貴,不能讓它們慢慢地消失了。今天我帶孫子一起來逛廟會,他也很喜歡看這些表演。”劉新民欣慰地説。

  雖然時代在變化,但是人們依然能夠銘記好的傳統習俗,尤其是近年來通過文化廟會的形式,這些古老的文化又再次活躍起來。

  未來,在文化中成長

  在人們為空竹表演拍手叫好的同時,大唐西市的絲路風情街卻擁有一方寧靜,這裡陳設著數張方桌,桌上放置著書法作品和水墨畫作,墨香四溢,引來不少人駐足觀賞。畫家在作畫,書法家在寫字,還有一位老師在朗誦《沁園春·雪》,文化氣息十分濃郁。

  “我很喜歡廟會有這樣的書畫展,孩子在玩耍的同時,還能得到文化的熏陶。”帶著女兒來逛廟會的李靜一邊説著,一邊和女兒一起欣賞畫家作畫。聽到老師在誦詩,李靜的女兒也跟著念起來,還很驕傲地給媽媽説:“我學過這首詩,我也會背呢!”

  看皮影戲是小孩子最喜愛的活動之一。“我兒子很喜歡孫悟空,我給他買了一個孫悟空的人物剪影,他可以在家裏玩。”田建國一家三口因為兒子的喜好而停留在皮影戲的展位前,買了人物剪影之後,兒子還是不願離去。田建國説:“他喜歡皮影戲是一件好事。現在的小孩子太喜歡玩手機了,他多玩玩皮影,還能開發他的智力和動手能力。”

  糖畫和糖人等手工藝品也同樣受小孩子歡迎。在小雁塔薦福文化大廟會上,許多小朋友擠在糖畫工藝的展位前,目不轉睛地觀察著手藝人手上的動作。看到手藝人用小湯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放到石板上澆鑄,準備繪製造型,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拿起自己的小相機,拍下了這令她著迷的畫面。

  對於皮影戲、糖畫工藝等傳統文化在廟會展出,田建國很贊同:“現在的手藝人不多,這麼好的傳統文化要是沒了就太可惜了。多讓小孩子接觸傳統文化,還能培養出新的手藝人,把這些手藝傳承下去。”

  舉辦文化廟會,不僅僅是讓人們在過年的時候和家人尋個熱鬧,更是讓傳統文化持續活躍在新時代。在更健康更時尚的新年裏,豐富的廟會活動有了更具意義的使命——讓傳統文化“活”起來,讓傳統文化“活”下去。本報記者秦峰實習生楊瑞媛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