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我叫班理,班長的班,道理的理。”2016年元月,在央視《社區英雄》節目錄製現場,西安培華學院女子學院副院長班理帶著陜西省婦聯的紅鳳工程項目走上了央視舞臺,同時,她從事了三十年的婦女工作事業廣為人知。
三秦婦女發展事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
生於聖地延安幹部家庭的班理,在母親“女人一定要自立,一定要有自己的社會地位,一定要有自己的職業,要有自己經濟收入”話語的影響下,班理勤勤懇懇工作,經歷過恢復高考和改革開放大潮的洗禮,見證並參與了中國新一代女性的歷史性成長。
富平縣壹基金平安小課堂啟動儀式(呂一 攝)
自1982年大學畢業到陜西省婦聯工作以來,班理就一直從事婦女兒童事業。為了迎接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陜西省婦聯組織全省基層婦聯開展了繡制“紅鳳千花帳”活動,從此為陜西省婦女組織走向全國、面向世界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此時的班理正在陜西省寶雞金臺區基層從事經濟工作,間接參與了組織繡制“紅鳳千花帳 ”的工作,而這正是紅鳳工程發展的基礎。
陜西千余名婦女繡制的紅鳳千花帳(呂一 攝)
“世婦會”結束之後,帶著基層的聲音,班理主動請纓回到陜西省婦聯從事宣傳工作,“替婦女發聲,為婦女維護權利”是她從事宣傳工作的初衷。“世婦會”通過的“行動綱領”和“北京宣言”,為全國婦女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借鑒。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號角的吹響,班理和同事們萌生了“動員媽媽、牽手孩子、立足家庭”開展環境保護的想法。從此,“媽媽環保志願者”的足跡遍佈三秦,從陜北黃土高原到關中平原,植樹造林、清除白色污染、變廢為寶,陜西省婦聯發起的“媽媽環保—建設21世紀綠色家園”活動,最終以有目共睹的工作成績入選“聯合國全球500佳”環保候選單位,成為國家科技部西部開發科普先進單位。
在陜西省婦聯另一個全國性品牌工作 “紅鳳工程”的打造過程中,關注弱勢女性成了班理的日常工作。正如班理在《社區英雄》節目中的説,“讓餓著肚子也要學、撿著垃圾也要學、幹著農活也要學的貧困女大學生有學可上,”是紅鳳工程存在的價值。在21年的發展中,紅鳳工程已經從一個助學項目,發展成為一個資助5300余名女大學生,在陜西高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的公益組織。以班理為代表的婦女工作者被親切的稱為“紅鳳媽媽”,那些被資助的女學子稱為“紅鳳生”。
千頭萬緒的婦女工作需要理論研究來支撐
在陜西省婦聯工作長達近十年的婦女研究工作,使班理對婦女發展、權益維護等社會問題多了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大量基層工作調查和實踐,使班理對婦女發展、教育、性別平等有了新的把握和認識。2016年4月,她的理論文章《貧困地區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社會支持機制構建-——以陜西省紅鳳工程項目為例》在《中國婦女報》上刊登,文章中談到的四大機制的創立,奠定了紅鳳工程這個具有性別扶貧特徵的助學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引起了全國婦聯辦公廳的的重視,以專報的形式上報中央辦公廳,成為紅鳳工程誕生20週年紀念的重要成果之一。
“婦女與兒童工作、環境和公益事業,如何協調發展,千頭萬緒,如果沒有理論上的梳理和總結,做決策的時候,就會顧此失彼。”班理這樣介紹理論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花甲之年從事女性教育行動研究
2017年3月,帶著對巾幗事業的執著與性別平等研究的憧憬,班理以一名女性研究者的身份加入具有近百年女性教育歷史的西安培華學院。
進入培華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籌備紀念中華職教社100年論壇專門舉辦的“女性職業教育”分論壇。依循著民國時期的初創、陜甘寧邊區的發展,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等時間節點,特別介紹了民辦女性職業教育—西安培華學院女子學院的辦學實踐,梳理呈現了女性教育在新時期的發展、創新和取得的初步成果。作為一次教育探索,此次活動受到與會教育廳領導及眾高校、社團的積極評價,為女子學院師生初步明確了女性職業教育的實踐和研究的重要性。
緊接著按照“實用性、本地化、國際化”的辦學要求,引進戰略合作夥伴,2017年5月與在美國註冊的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IFCE)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17年9月由時任陜西省婦聯副主席的張英代表陜西省婦聯與西安培華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培華女性教育的深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2017年12月12日,陜西省婦聯、省政府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省社科聯共同舉辦的“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進高校推進會”在培華舉行。
“追求男女平等並不是淡化男女的生理性別,也不是刻板印象規定男女只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而是需要在公共領域提升對社會性別主流化的認同,這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更多人為之實踐、付出”。基於此,班理也提出了女性教育的目標:“新時代的女性教育應該以培養學生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和對自我發展與社會發展和諧共處的人為主要目標。介紹給學生學習掌握社會性別視角和性別分析的能力,從而準確地認識自己,定位自己,通過教授學生實用技能,是走上社會存身立命的基礎,成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自助助人的人,應該是女院學生的人生信條”。
公益扶貧路上踟躇前行
婦女工作在很多領域是公益志願的性質,正是女性善良、樂於助人的本性,成為國際上眾多社會組織的重要參與力量。班理在做“紅鳳工程”助學的時候,志願服務機制和回報機制是兩大亮點工作,她希望用激發服務社會弱勢群體獲得社會各界幫助,重新認識自己,轉而以志願服務的方式回報社會,從而打通社會各界和“紅鳳生”感恩回報社會的渠道。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百餘名紅鳳生加入資助他人的行列,成為回報紅鳳工程、回報社會的重要力量,開展各種服務社會的志願服務活動,成為脫貧攻堅、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優秀人才。
在培華,班理又多了一項工作就是參與學校的社會扶貧工作,在陜西省百名高校結對百縣扶貧攻堅工作中對口的寶雞市金臺區,她曾經在這裡揮灑過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汗水。如今她懷著感恩的心,帶著研究者的視野、豐富的經驗和社會資源,和培華教育扶貧的團隊一起,重新踏上這片熱土,為金臺區的社會發展脫貧攻堅貢獻力量,讓培華和金臺發展實現雙贏。
從婦聯的品牌工作“紅鳳工程”的塑造到培華學院女子教育、脫貧攻堅的歷史重任,班理憑藉著女性獨特視角,在公益志願的道路上和培華的同仁們並肩前行,樂此不疲。(供稿 西安培華學院 呂一 編輯 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