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記者從國家外匯管理局陜西省分局了解到,該局立足陜西區位優勢,加大政策引導,用活金融工具,改進金融服務,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助推陜西能源、農牧産品加工等領域龍頭企業加快“走出去”。截至2017年年底,陜西已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投資76個項目,涉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23個國家和地區,協議投資總額達14.37億美元,累計匯出5.18億美元。
該局通過前端介入,積極為企業提供專業化外匯服務。為做好愛菊集團境外投資農産品加工物流園區項目的真實性調查,該局領導多次帶領業務經辦人員深入企業進行實地調研,查看企業主管部門的審批文件、境外項目開展情況的圖片和影視資料、財務會計報表、銀行外匯貸款借用還等重要情況,確保境外項目真實可信。目前,該農産品加工物流園區一期30萬噸油脂項目已于2017年12月6日試投産運行,新建的兩個日處理能力達1000噸的烘乾塔也已列入“中哈産能與投資51個合作項目清單”。
與此同時,該局特事特辦,用足用活現有外匯政策。在2013年和2014年,中亞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先後3次向該局申請增加境外放款額度至3.94億美元,以確保海外項目收尾投産。按照現行外匯管理政策規定,境內投資主體對境外直接投資項目的境外放款額度,不得超過境內投資主體所有者權益的30%。而中亞能源有限責任公司所申請的境外放款額度超過了自身所有者權益的30%。該局針對企業提出的放款要求,採取特事特辦,積極向國家外匯管理局總局請示,在確認該項目具有真實交易背景的前提下,突破現行外匯管理政策框架,實行“個案審批、特事特辦”,核準該項目境外放款額度。該項目從業務受理到最終核準,前後僅用了10天時間,較現行行政許可受理時間縮短了50%,切實保障了境外項目資金使用需要。2017年1月1日該項目正式投産運行,項目每年可加工原料油100萬噸,帶動就業2000多人,繳納各種稅費7000萬美元,成為吉爾吉斯斯坦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和稅源企業。
此外,該局運用多種金融工具,滿足企業資金需求。針對隆基股份在馬來西亞和印度的境外投資項目,該局多次實地走訪企業和銀行,了解項目詳細情況。圍繞企業提出的大額資金購付匯出、規避匯率風險、提升外匯資金運作效益等問題,該局量身打造了“外匯資金集中管理,按需分期支付,遠期匯率鎖定,調換投資幣種,通過內保外貸境外融資”的一攬子方案。截至目前,隆基股份已匯出資金6500萬美元,項目已達到設計産能,為陜西優秀光伏企業“走出去”拓展出一片新天地。
2018年,該局將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幫助陜西企業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加快發展。該局將充分利用跨境擔保、境外放款、內保外貸、BOT融資等多種方式解決境外投資企業融資問題;通過“窗口”指導銀行辦理業務,有效傳導國家外匯管理政策,落實外匯管理簡政放權要求,切實減少備案流程和時間;幫助企業建立完善境外投資風險防範機制,支持銀行開發更多的匯率避險工具,根據投資國情況設計專項金融産品,幫助企業防範匯率風險。(記者 高振博 見習記者 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