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5月3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交大一附院”)垂體瘤多學科研究與診療中心、垂體瘤中心副主任李奇,通過“互聯網+遠程醫學教育”面向中國醫生開展垂體瘤多學科教學。此次教學涉及神外、神內、內分泌、眼科、婦科、乳腺科、耳鼻喉科、影像科、放療科等眾多科室,由心醫國際提供技術支持,來自陜西、新疆、廣西、內蒙、上海、北京等多地的70余家市、縣級醫療機構以及安康、延安地區的20家鄉鎮衛生院,共計600名醫務人員通過遠程教育的方式參與學習。
李奇列舉了多種典型的垂體瘤及相關疾病,詳細講解了如何進行規範化診治,解析醫生們常見的診療誤區。
垂體瘤是人體內最複雜的中樞性內分泌器官,表徵多樣,病因複雜,常需要多學科的專家共同討論最佳的臨床診療方案。很多患者在不同醫院、不同科室輾轉,得到的診斷及治療卻常常不盡人意。
交大一附院垂體瘤多學科研究與診療中心(下稱“診療中心”),是中國垂體瘤協作組支持、由交大一附院神經外科牽頭成立,專門針對垂體瘤的多學科(MDT)診療合作新平臺。旨在以病人為中心,按照多學科團隊協作的模式,通過研發診療新技術,建立多學科會診平臺等方式為垂體瘤患者提供一站式、規範化和個體化的診療服務,切實提高臨床療效。
西安交大一附院遠程會診中心(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供圖)
與此同時,交大一附院的MDT診療模式也為不同學科的醫師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多學科協作,可極大促進相關科室醫師專業診療水準提升,讓垂體瘤及相關疾病患者從中獲益。
2018年1月,國家衛計委就曾發佈新一輪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重點在推廣MDT診療模式等十個方面創新醫療服務。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中,明確開展“繼續醫學教育+適宜技術推廣”行動,重點針對基層和貧困地區,通過遠程教育手段,推廣普及實用型適宜技術。
在“互聯網+醫療健康”背景下,遠程醫療顯然已成為低成本、高效率提升醫務人員診療技術水準、老百姓便捷就醫的有效工具。通過“互聯網+遠程醫療”,借助先進的工具和手段,能夠有效助力多學科診療工作長足發展。
交大一附院是國家衛計委委管的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學科發展全面,專家資源豐厚。同時,醫院也承擔著多項教學任務。通過引進先進技術,積極聯合第三方遠程醫療服務機構,借助遠程會診、遠程醫學教育等形式,交大一附院醫療資源能夠更有效地下沉到基層,為廣大醫生繼續教學提供便捷服務。
延水關衛生院“互聯網+遠程醫學教育”開展垂體瘤多學科教學(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供圖)
據悉,心醫國際構建的遠程醫聯體網絡能夠一站式觸達中國近1/3的醫院,可廣泛開展遠程會診、遠程教學、遠程診斷等服務。此前,曾在延川縣舉辦過多場面向基層的遠程醫療人才培訓,獲陜西省衛計委副主任、延川縣衛計局等多位領導支持及認可。
大禹衛生院“互聯網+遠程醫學教育”開展垂體瘤多學科教學(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供圖)
交大一附院豐富的專家資源,可有效通過該網絡的廣泛佈局,讓周邊乃至全國偏遠地區的醫生都能享有繼續醫學教育資源,提升基層醫療人才隊伍建設。同時幫助廣大患者構建診療更精準、就醫更便捷的通道,提高生活品質。(供稿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編輯 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