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行走在五月的長安,映入眼簾的是連綿不盡的綠色和一處處火熱的項目建設場景,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微風中矗立著的一個個“高大上”的項目。
近年來,西安市長安區通過調整管理體制、強化機構改革、拓寬融資渠道、狠抓項目建設等一系列舉措,積極破解産業培育、項目招引、配套保障、服務優化等方面難題,堅持在打牢招商基礎上下功夫,在創新招商方式上下功夫,在推進項目落地上下功夫,不斷拓寬招商領域,著力優化發展環境,高品質推進項目落地。
截止2018年4月底,長安區相繼引進中交二公局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西北水電及新能源科技産業中心、航空工業“黑匣子”研發基地、恒大·養生谷、長安·金茂府、中荷馬鈴薯小鎮、長安大學城夢想小鎮、南五台·春風長樂小鎮等多個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百強企業投資項目,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對外開放成績單。
高點定位 構築資本大舞臺
重大項目不斷落地,在長安已經成為常態。近年來,長安區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按照“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對標西安加快建設亞歐合作交流的國際化大都市任務,把招商引資作為“一把手”工程,緊緊圍繞用項目提升優勢、用項目增強後勁、用項目推進發展的工作思路,牢固樹立“招大選強”的招商理念,以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現代服務、休閒旅遊、科教文化等主導産業為重點,精心策劃包裝項目,緊盯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行業百強企業戰略規劃、投資方向和産業轉移趨勢,主動尋求雙贏合作夥伴。同時,堅持選商招商,切實把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産品品質高的世界、國內和品牌企業等戰略投資者擺在招商的突出位置,著力培養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企業。
“走出去”,北京、上海、廣州、杭州、寧波、成都、重慶等地,皆有長安忙碌招商的身影;第三屆絲博會、全球西商大會、歐亞經濟論壇、廈門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重大投促平臺,長安表現令人驚艷。
“引進來”,綠地長安城、雅居樂湖居筆記、鵬潤·悅秀城、三航小鎮……一大批項目匯聚於此,一個以生態、資源、平臺為載體的投資熱土正在沸騰,長安正綻放出無盡的發展活力。
如今,長安開放合作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從基礎設施項目開始向産業鏈條項目轉變,引進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高端項目,提升産業發展層次和帶動能力。從單一的招商引資向全方位開放合作轉變,在更大範圍內找位置、配資源、聚人才、吸引市場要素,向更高層次的全方位開放合作高地突進。
高效服務 企業發展有活力
長安區始終把改善投資環境、促進項目建設作為全區發展的生命線工程,先後創新出臺了“黃金12條”等一系列政策,建立健全政企不定期懇談制度,不斷完善投訴協調督辦機制,努力實現改善投資環境全動員、全覆蓋、全聯通、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真正把長安建設成為近悅遠來的投資高地、公平公正的創業寶地、和諧和順的人居福地,讓廣大客商進得來、留得住、富得快。
三分招商,七分安商。為確保入駐招商項目能夠快速啟動建設,長安區按照“招商項目抓對接、在談項目抓促進、簽約項目抓落地、落地項目抓建設”的原則,採取“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推進機制,確保每個項目有人抓、抓到底,有人管、管到位,給投資客商和招商企業看得見摸得著、操作性強的優惠政策,充分展現出區位、交通、人文、旅遊等良好優勢和獨特魅力。
安商更要便商親商。長安區牢牢把握“店小二”精神的精髓,不斷簡化審批環節,優化企業投資環境,在服務運行機制上,加強窗口建設,大力推行“政務公開”“權責統一”“限時辦理”的“陽光新政”,壓縮了管理層次,減少了審批事項,簡化了辦事程式,提高了服務效率,讓企業和市民“只進一個門、最多跑一次”。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得天獨厚、風生水起的長安,讓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客商把目光轉向這片投資的熱土。隨著一個個大項目相繼落地,紛涌而入的資本如一江春水激蕩著長安大地,借力第三屆絲博會,長安適時推出計劃總投資1172.4億元的財富盛宴,盛邀全球産業精英、創業創新人才共享共進,共創新的輝煌。(供稿 西安市長安區委宣傳部 編輯 段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