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娜):5月23日上午,“感知四十年,共築渭南行”融媒體主題採訪團一行來到了渭南市華州區,先後參觀走訪了渭華起義教育基地、下廟鎮新下社區、柳枝鎮張橋村以及少華山景區。
採訪團一行正在為渭華起義烈士敬獻花圈 (攝影 麥文雄)
扶貧 組織想辦法
“多謝黨的關懷嘞,為我們招商引資來搞發展,讓我們在家門口也能賺錢。”剛到華州區下廟鎮新下社區,就聽到當地村民的熱議。
據了解,新下社區屬於當地政府打造的新型農村社區,由原來的5個村莊合併而成。“近年來,在下廟鎮委、鎮政府的支持下,我們社區黨總支因地制宜,加強謀劃,積極引進外資。通過‘黨總支+公司+貧困戶’的模式,依託我們處於少華胡水利風景區北案的區位優勢,建設了以採摘、觀光、旅遊為主要發展內容的新下社區扶貧産業示範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孫旭輝介紹道。
採訪團一行正在對新下社區的貧困戶進行採訪 (攝影 麥文雄)
根據新下社區扶貧産業示範園的發展規劃,該園佔地558畝,總投資1.05億元,分三期實施。該園區依託華州山水林自然生態優勢,圍繞做大“四色旅遊、多彩華州”品牌,大力推進“大綠、大水、大美”建設,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一體,建成依山傍水、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和“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亮點。項目建成後,畝産值凈收入可達到5000元,通過土地租金、農民務工、季節性短工、利潤分紅等方式給貧困戶帶領不低於1000元的收入,將使新下社區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摘帽。
陜西化州皮影戲非遺傳承人劉華正在整理皮影(攝影 麥文雄)
脫貧 黨員扛大旗
在柳枝鎮的張橋村,如何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打贏脫貧攻堅的戰爭,當地的黨員們紛紛做起了“排頭兵”。
據介紹,張橋村的核桃專業合作社由張橋村支部書記牽頭成立,通過支部引領和黨員示範帶動栽植,建立優秀共産黨員示範田等方式帶動當地群眾發展核桃、花椒2300余畝,通過“統一規劃、集中培訓、打包銷售”,形成了以支部為主導的“産、供、銷”一條龍服務的集體經濟模式,群眾收入從500元/畝增加到現在的1500元/畝。
同時,為保證脫貧路上一個不少,該支部23名黨員主動作為,結對幫扶了村裏的27戶貧困戶。通過“支部領富、黨員帶富、能人幫富”的三方聯動機制,幫助村民每年增加1000元的人均收入。
辦夜校、成立志願者服務隊、帶頭搞發展、結對幫扶,新時代的張橋村黨員們正以一個黨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貫徹落實脫貧攻堅這個新時代的歷史任務。
少華山景區的玻璃棧道吸引了大批遊客(供圖 少華山景區)
近年來,渭南市華州區緊抓鄉村振興戰略契機,以黨建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借助少華山景區的遊客吸引力,積極尋求經濟發展的新突破,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