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宋佳):5月27日—31日,“紀念常明長老百年誕辰——楊力民佛教藝術書畫展”在西安國際美術城舉行。本次展覽由陜西省海外聯誼會、香港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中國香港書畫院主辦,旨在以創新性的書畫展覽形式紀念常明老和尚。
5月29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在書畫展覽現場採訪了本次書畫展覽的創作者——楊力民。他是陜西西安人,1960年考入西北輕工業學院學習産品美術設計,作為文化旅遊學者和高級工藝美術師,他一直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和旅遊産業的研究,歷經數十載,頗有成果。其作品曾經在國內外百餘家專業書刊發表,並先後在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畫樹藝術參考》、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古代瓦當藝術》、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吉祥剪紙》、《楊力民書畫》、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創意旅遊》、《國學旅遊》、《城市旅遊》等文化、旅遊、藝術類專著。
楊力民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專訪(攝影 宋佳)
借力藝術創作,增強民族自信
2017年,楊力民受到家鄉陜西的邀請,開始進行本次書畫展覽的創作,歷時一年,完成了108幅作品。其中既有佛僧人物畫,又有禪意山水國畫和藝術書法。楊力民回憶創作靈感時説道:“當年張騫出使西域,開創了古絲綢之路,佛教文化由此傳入中國。因此受到家鄉邀請創作時,我腦海裏就想到了我們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這條從古至今的繁榮之路、交流之路同時也是一條文化之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絲路沿線各個國家合作共鳴,這也是我這次作品想體現‘和’的思想。”
楊力民作品(供圖 麟德集團)
畫展現場,可以看到多幅畫作中都有荷花、青蛙等元素,對此楊力民表示:“選用這些元素是圍繞‘和’的思想,因為‘和’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核心,選取荷花為載體,把荷花和青蛙畫在一起表示‘和鳴’,把荷花和螃蟹畫在一起表示‘和諧’。”
楊力民作品(供圖 麟德集團)
楊力民表示,書畫藝術作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增強民族自信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這次我畫的中國十大名僧裏比如一行和尚是著名的天文學家,發現了子午線;支道林用佛理解釋逍遙遊,在文學上做出很大貢獻。通過創作我感受到這些人物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所以也希望用自己的畫筆為增強民族自信做一些貢獻。”
為此,已經73歲高齡的楊力民還在進行新的嘗試,選取一百位對中國傳統文化有重要貢獻的歷史名人為主題進行創作。“現在已經完成了40多個,包括孔子、老子、莊子等歷史名人,雖然工作量比較大,但是為了我的目標,我會繼續努力,一個一個完成。”他表示。
挖掘文化因素,讓陜西旅遊煥發光彩
作為原陜西省旅遊局建立籌備人員之一,楊力民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將陜西旅遊資源、陜西國際化形象向世界宣傳。即使退休後也一直對家鄉的旅遊事業倍加關注。近年來,隨著陜西提出“全域旅遊”“優質旅遊”“旅遊+”等全新概念,以及 “西安年·最中國”“春滿中國·醉西安”等一系列主題旅遊活動的舉辦,眾多國內外遊客來到陜西,感受陜西,大幅促進了陜西旅遊行業的發展。對此,楊力民表示:“陜西旅遊這幾年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作為擁有豐富文旅資源的旅遊大省,從改革開放至今40年來陜西在不斷積澱和成長,集聚了一批優秀人才,特別是管理人才,把陜西旅遊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作為一個西安人,我為之驕傲。”
書畫展覽現場(供圖 麟德集團)
對於未來陜西旅遊的發展方向,楊力民從文化和旅遊結合的角度給出建議。他表示:“文化和旅遊是一對孿生姐妹,只有二者融合才能轉變為生産力。其中旅遊是‘船’,文化是‘浮力’,浮力越大載重越強。陜西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積極融入‘一帶一路 ’倡議中,發揮雄厚的文化實力,是陜西旅遊走出國門的制勝法寶。”
對於“深度旅遊”“優質旅遊”等概念,他也認為旅遊不是簡單地看風景、吃美食,景區要注重文化的挖掘,深耕細作的讓遊客從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力量。正如他所講:“能夠打動遊客的不是簡單的展覽館式的講解,而要讓遊客參與其中,在這方面陜西的旅遊大有文章可做,相信在陜西旅遊界同仁的不斷努力下,陜西旅遊會讓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