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打造文旅五張名片 助力神木經濟發展實現由“黑”變“綠”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2018-06-04 16:26:04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羅赟鵬 吳宇婷 郭克強):“神木市提出要充分挖掘如石峁遺址、沿黃公路等文化旅遊資源,主打五張文化旅遊名片,使其成為走進神木、認識神木、了解神木最為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也使神木經濟發展由煤炭能源型的一枝獨秀髮展轉變為文化、旅遊、生態等百花齊放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神木經濟發展由‘黑’變‘綠’。”近日,陜西省神木市副市長汪洋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説。

  【三秦大地 榆林+原創+移動列表】打造文旅五張名片 助力神木經濟發展實現由“黑”變“綠”

  陜西省神木市副市長汪洋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攝影 水蓮花)

  位於秦、晉、蒙三省交匯處的神木市,自古就是塞上重鎮,中原漢族和西北少數民族兩種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地域特色和風土人情,大漠的蒼涼、草原的壯麗、紅鹼淖的遼闊、楊家城的厚重、高家堡的古樸、二郎山的奇特、天台山黃河沿岸的秀美完美地融合在這裡。

  提起神木,人們可能先想到的是它的煤炭資源。作為中國的産煤大縣、蘭炭基地和聚氯乙烯基地,神木至今仍享受著煤炭帶來的經濟成果。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步伐也不斷加加快。因此神木市在促進産業轉型方面,文化旅遊就成為帶動經濟增長的一大抓手,何況其本身就擁有一些獨具特色、獨一無二的文化旅遊資源。

  北宋楊家將的“老營盤”楊家城、雄厚古樸的高家堡古鎮、精美絕倫的明清四合院、雄奇險峻的二郎山、雄峙兩河的天台山、松柏森然的西津寺、古韻淳樸的民俗大觀園……這些神木境內的核心文化旅遊資源,讓神木市文化旅遊産業的前進步伐邁得鏗鏘有力。

    “陜西省神木市在2016年神木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把文化旅遊作為促進神木全面發展的重要産業,以接續神木煤炭能源産業轉型,充分挖掘資源,打造五張文化旅遊名片,並將神木建設成為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汪洋説。

  神木打造的五張名片主要是打造以石峁遺址為代表的中華文明聖地名片;打造以紅鹼淖為代表的神木自然生態旅遊名片;打造以天台山為核心、多景點連結的沿黃公風光旅遊帶展現多彩神木的名片;打造以北宋楊家將的“老營盤”楊家城為主體的展現中國傳統忠勇文化的旅遊名片;打造以“煤炭”為主題,通過建立煤炭地質主題公園、煤炭博物館和地心酒店等形式,展現神木煤炭開採史、形成史和利用史,樹立神木工業旅遊的名片。

  為了能夠將這五張名片打造好成為神木的品牌旅遊産品,2017年神木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全域旅遊紮實創建陜西省旅遊示範縣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實施意見》,提出以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化運作、全民參與為發展模式,以打造特色旅遊産品、塑造知名旅遊品牌為抓手,完善旅遊發展機制,健全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加快發展全域旅遊,將神木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型城市,到2018年建成陜西省旅遊示範縣,到2020年建成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神木市為自己發展旅遊經濟繪製好了一個美好的藍圖,但是撬動旅遊産業的快速發展,還需要講求方式方法。據汪洋介紹,當下神木市政府全力深化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按照産業融合、統籌推進的“文化旅遊+”發展思路,將旅遊業與藝術、體育、農業、健康、科技和商貿等相關産業進行融合發展。例如,針對石峁遺址等歷史遺跡,提出利用文化、文物資源稟賦發展研學之旅;利用98公里的沿黃風景帶,積極發展以沿黃公路為依託,將體育結合起來,通過發展自行車等多種形式賽事活動促進旅遊發展等。

  不僅如此,為加快發展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神木市目前正在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理順旅遊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投融資機制等全面推進全域旅遊。此外神木市將成立文化旅遊投資公司併發起設立文化旅遊産業基金,首期規模20億元,為旅遊産業提供堅強的資本保障。同時大力開展“産業資本招商”,吸引國內外具有大型旅遊項目開發經驗的運營商來神木市投資建設旅遊項目,發揮示範帶動效應,全面激活並引領神木旅遊産業發展。

編輯:李妍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