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陜西積極推進稅制改革 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2018-06-08 18:51:51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羅赟鵬):6月7日,陜西省“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發佈會首場在西安舉行,陜西省財政廳副廳長常艷玲、陜西省財政廳稅政處副處長楊柱遼、陜西省財政廳稅政處調研員吉衛東出席,並介紹陜西省深化稅制改革的相關情況。

  常艷玲表示,陜西省財稅部門將著力破解改革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升納稅服務,優化營商環境,切實將國家的減稅政策落到實處,使企業和個人充分享受到改革的紅利。

  【原創+今日看點 加摘要+移動列表+三秦大地 西安】(頁面標題)陜積極推進稅制改革 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內容頁標題)陜西積極推進稅制改革 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陜西省“全面深化改革”主題系列發佈會首場新聞發佈會現場  (攝影 羅赟鵬)

  營改增試點改革 減稅效果明顯

  營改增試點,是國家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按照國務院統一部署,陜西省自2013年8月1日起在交通運輸業(不含鐵路運輸)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始試點。2014年又陸續將鐵路運輸、郵政業和電信業納入試點行業範圍。2016年5月1日起,將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行業範圍,實現了增值稅對貨物、勞務、服務全覆蓋,營業稅自此退出歷史舞臺。

  “自2013年8月開展試點以來,改革取得了預期效果,陜西營改增試點稅制過渡平穩、減稅面逐步擴大、減稅額逐年增多,直接減輕了納稅人負擔,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了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常艷玲説。

  【原創+今日看點 加摘要+移動列表+三秦大地 西安】(頁面標題)陜積極推進稅制改革 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內容頁標題)陜西積極推進稅制改革 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陜西省財政廳副廳長常艷玲介紹相關情況 (攝影 羅赟鵬)

  據了解,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陜西省增值稅試點納稅人累計減稅195億元,其中,交通運輸、郵政服務、電信和現代服務業試點納稅人減稅104億元,建築、房地産、金融和生活服務業試點納稅人減稅91億元。

  改革不僅減輕了試點企業負擔,也為製造業等原增值稅企業減稅198億元,有力地支持了陜西省實體經濟發展,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注入了活力。

  另外從第三産業發展速度來看,營改增有效促進陜西省的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2017年,陜西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9264億元,同比增長8.7%,明顯快於第一産業的4.6%和第二産業的7.9%;陜西第三産業稅收貢獻率由營改增試點初期31%提高到37%,經濟結構也在進一步優化。

  發揮環保稅調節作用 促進企業節能減排

  2016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出臺,決定從2018年1月1日起開始徵收環境保護稅,施行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停止執行。環保稅是在排污費制度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以應稅污染物為徵稅對象,徵稅範圍包括大氣、水、固體廢物和噪聲。

  根據稅法的授權,按照“稅負平移”、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原則,陜西人民代表大會確定了全省的大氣污染物適用稅額標準為1.2元/污染當量,水污染物適用稅額標準為1.4元/污染當量。

  常艷玲表示,環保稅是中國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綠色稅種,其環保意義大於財政意義。環保稅比排污費的法律效力更高、徵管機制更加嚴格,有利於提高排污企業環保意識,倒逼企業治污減排。隨著企業加大節能減排力度,調整産業結構、推進産品轉型升級,稅收成本減少,最終實現企業、環境、社會的共贏。

  分區域、分類別推進水資源稅改

  陜西省于2017年12月被確定為第二批水資源費改稅改革試點之一,推進水資源稅改革試點,目的在於發揮稅收杠桿作用,調節水需求,促進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

  常艷玲表示,在國家稅制框架下,陜西省水資源稅適用稅額標準的設置,按區域劃分為關中陜北和陜南兩大區域兩個標準,陜南水資源豐沛,稅額標準低於關中陜北;按類別分為地表水、地下水、城鎮公共供水和其他用水四大類,地表水稅額標準低於地下水;按取用水戶劃分為農業生産者、農村人口生活集中式飲水工程單位、特種行業以及其他行業,特種行業稅額從高加倍徵收,其餘稅額從低徵收。

  “國家實施水資源稅改革的生態意義遠大於稅收意義,不僅有利於理順水資源稅費關係,健全地方稅收體系,而且能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推動全社會形成節約保護水資源的氛圍和環境。”常艷玲説。

  據了解,2018年一季度,陜西省水資源稅共申報2760戶,收入2.71億元,比去年同期水資源費收入略有增長,納稅人及全民節水意識有所提高,促進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編輯:李妍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