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消息:連日來,在秦巴深山的安康市紫陽縣毛壩鎮,幹洋芋片(果)、幹豆角等農副産品陸續開始上市,但對於這裡的大多數貧困戶而言,如何把這些農副産品變成錢成為他們最“頭疼”的問題。
對此,毛壩鎮黨委、政府積極開拓電商扶貧渠道,組織鎮電商服務站與52戶貧困戶簽訂農副産品收購合同,徹底解決貧困戶農副産品銷路問題。
59歲的毛壩鎮觀音村貧困戶唐國強因妻子常年多病,花費大還需要人照顧,所以不能外出打工掙錢,以前苦於銷路只能自給自足,現在與鎮電商服務站簽了收購合同後,自家的農副産品就可以變成錢了,解決了生計來源的大問題。
與唐國強一樣開心的還有毛壩鎮腰莊村的貧困戶董聖蘭,當天她與鎮電商服務站簽定了臘肉收購合同,解決了她家養的3頭肥豬銷路問題,對此,她滿懷感激。
按照收購合同約定,包括唐國強、董聖蘭在內的52戶貧困戶,他們生産的農副産品需要按照合同中約定的品質要求,在合同期內完成交易,按照市場價格,預計可使每戶貧困戶年增收1800元—2000元。
毛壩鎮通過與貧困戶簽訂收購合同,既給貧困戶吃了定心丸——打消了他們種植養殖的後顧之憂,又增加了貧困戶收入、拓寬了鎮電商服務站的供貨渠道,真正實現雙贏。(文 盧思君 編輯 段曉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