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住房供給如何更好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2018-07-13 19:44:44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趙青青):7月11日上午,“西鹹新區杯·第二屆新型城鎮化國際名校辯論邀請賽”在西安召開,作為以政策性辯題為主的辯論賽,比賽聚焦熱點話題——保障房和商品房供給問題。近年來,隨著房價居高不下、住房供需不平衡、保障不充分等問題日益突出,“住房供給應該以保障住房為主還是商品住房為主”的討論也愈發激烈。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標準、限定價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政策性租賃住房、定向安置房等構成。商品房指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由房地産開發經營公司開發的,建成後用於市場出售出租的房屋,包括住宅、商業用房以及其他建築物。與保障性住房不同,商品住房完全由市場形成價格。 

  保障住房:改善民生還是助推房價

  保障性住房作為安居工程,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對於改善民生、産業帶動、刺激消費具有重要作用,甚至是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部分。深圳規劃國土委2018年5月23發佈的《深圳市住房建設規劃2018年度實施計劃》就提出,確保安居型商品房、公共租賃住房用地的籌建規模不低於年度建設總量的60%。深圳房地産仲介協會行業研究總監徐楓表示,保障房的供應和市場份額大約在50%到80%之間才能形成城市競爭力的有效堡壘。

  也有觀點認為,那些不在保障體系覆蓋範圍的人在剛需下仍傾向於買房,而商品房供應量的減少會進一步造成供求關係的緊張,加劇房價過高問題。就此問題,第一太平戴維斯(房地産服務提供商)深圳公司副董事總經理吳睿表示,保障性住房的供應和分配必須有賴於相應的落地政策。

  部分觀點認為,長遠來説,以政府為主的建設保障房應盡可能地減少,起到“兜底”作用,以減少財政的壓力,其他的交由市場根據供求關係提供合適的産品,其中包括一些廉價的保障性住房。

 商品住房: 拉動經濟還是催生泡沫

  “十二五”時期,房地産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商品房竣工量和交易量均達歷史最高水準,贊成商品房建設為主的觀點主要集中在商品房建設能推動經濟發展。根據《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三五”規劃綱要》,2015年,房地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從2010年的5.7%提高到2015年的6.1%,而且房地産業鏈條長、關聯大,能帶動建築、建材、金融、傢具、電器等多個産業發展,拉動就業。其次,保障性住房為統一標準建造,在戶型、住房面積、地段選擇上受限,在人居環境上不佔優勢。

  也有觀點認為,現在房地産市場泡沫化問題嚴重,根據數據,從2010年到2014年,商品房開工面積大幅度超過開工面積,現在庫存壓力、空置率大,有效的商品房沒有辦法流入到需要的人手中。

  住房建設應以保障房還是商品房為主,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強表示,在城鎮化發展、城鄉二元體系建設中,可以通過租售並舉的方式,讓市場發揮作用,保證進入到城市地區新移民的居住權利。

編輯:王菲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