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ChinaNews閱讀

渭南高新區:從製造到“智造”

陜西日報2019-06-17 09:12:19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陜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裝配車間。

  預計到6月底,在1000多公里之外的天津,金石科技有限公司的數字化印刷工廠就能正式投産。新的數字化印刷生産線代替部分人力,自主完成軟包裝熟化工藝。

  他們的生産技術,來自渭南。

  “這已經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第3個數字化印刷項目了,我們叫它智慧工廠。”5月20日下午,陜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陜西北人)總工程師薛志成説。

  陜西北人,坐落于渭南高新區,前身是建於1967年的原陜西印刷機器廠。從零基礎探索製造單一的書本印刷機,到凹版印刷機獲得“製造業單項冠軍”,再到多次制定“行業標準”“國家標準”,這一過程記錄著渭南工業的奮鬥與變遷,演繹著這座城市的繁榮與進步。

  在渭南人心中,陜西北人這塊傳統製造行業“老字號”的招牌,不容置疑。

  可近幾年,這個“老字號”卻變得越來越“年輕”了。

  隨著一個個智慧工廠項目陸續下線,它早已邁進了“智造”業的行列。

  “一整套設備由工業軟體、智慧設備、立體廠房等組成,可實現從庫房、物流到生産、裝配等全過程一鍵操作、全程監測,不但能節省人力,還要比傳統印刷機的效率高出不少。”薛志成還是陜西北人智慧製造項目總負責人,他告訴記者,智慧工廠是陜西北人從機械製造,轉向全方位技術“智造”的標誌。

  如今,陜西北人每週都要接待三四批來自各地的廠家代表,智慧工廠項目的知名度和成熟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2公里以外的3D列印産業培育基地,也正在聚集著世界的目光。

  30秒列印1副牙模,12個小時列印1幅塑像,15天列印1輛汽車模型……5月20日,在渭南高新區3D列印産業培育基地,記者再一次領略到了增材製造産業的神奇魅力。

  “是‘3D列印+’模式,切實地推動了增材製造産業的不斷延伸和拓展。”渭南高新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白雪亮説。

  近年來,重點圍繞3D列印産業化示範應用實施,渭南高新區結合實際,以“3D列印+”為模式,發展起“3D列印+航空”“3D列印+醫療”“3D列印+文創”等一系列産業,邁進了“市場要什麼就列印什麼”的“私人定制”時代。

  前不久,在中國增材製造産業發展絲路行暨渭南國際增材製造産業合作懇談會上,英、法、德等國家紛紛與渭南高新區簽訂了“陶瓷3D列印設備産業化”“3D列印人體數字化應用産業化”“3D列印金屬粉末産業化”等合作項目。

  從夢想到現實,將尖端的“3D列印”高科技,轉化為實際的“3D製造”産業應用,渭南高新區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

  據渭南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朱忠效介紹,今年絲博會期間,渭南高新區共簽訂3D列印原材料、設備研發生産項目19個,總投資10.2億元。截至目前,渭南高新區3D列印産業培育基地已引進、孵化各種類型中小科技企業100余家,年産值約15億元。(本報記者 武丹 文/圖)

閱讀
 
編輯:王菲

—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