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貿區“吸金”作用初現 9台企進駐

上海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李文輝22日透露,截至11月底,已有9家台資企業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成功註冊,註冊資金合計300多萬美元。

 

目前,台灣第一銀行、台灣華一銀行、台灣土地銀行也正在為落戶上海自貿試驗區,並設立支行進行積極的準備。

 

當天,由上海社科院台灣研究中心與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合作舉辦的“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對兩岸經濟合作的影響”研討會在滬舉行。來自兩岸的40多位專家學者,就當前兩岸關係走向、區域經濟合作進程中的兩岸關係、上海自貿區與台灣自經區的對接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上海自貿區的成立,不僅意味著大陸改革開放與服務業發展進入全新發展階段,也為兩岸在經濟領域的合作帶來新的契機,台灣各界對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極為關注。台灣産經建研社創會理事長洪奇昌認為,過去兩岸經貿關係一直在往垂直分工、互惠互利的方向前進,如今隨著出口導向、外貿拉抬動能的下降,台灣與大陸之間的經貿互動開始從垂直分工走向了一種水準競爭的關係,兩岸如何更加緊密地進行合作值得思考。

 

他認為,大陸跟台灣的經濟發展都遇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轉型期。對於大陸來説,城鎮化和貿易國際化無疑是一個拉抬經濟的重要戰略。而對台灣來説,下一波的經濟成長動能在什麼地方,兩岸的區域經濟整合與合作是否能夠為台灣帶來下一波的成長,都是需要深度去思考的。

 

“兩岸的産業佈局跟産業分工是否能夠合理化,上海的自貿區跟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之間是否能夠對接,我想這是大家所期待的,也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洪奇昌説。

 

對於同樣的合作問題,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認為,如今兩岸經貿關係正經歷新的轉型期和轉捩點,一來兩岸經貿投資動能明顯下降,二來兩岸産業競爭性卻在加強,同時兩岸政經互動的影響作用也從未像現在這樣明顯。

 

他指出,推進兩岸産業合作的合理分工與佈局,在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將是一項漸進和長期的過程。近來兩岸自由貿易園區的創設與發展,為兩岸以“特區”合作方式推進産業合作的分工與整合提供了良好機遇,兩岸可以在此基礎上先行先試高水準的産業分工整合模式,為兩岸全方位合作提供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