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盤點年度兩岸十大人物 讚王毅最知臺外交部長

王毅——最知臺的外交部長


王毅

王毅自2008年6月起出任國臺辦主任。臺媒曾如是評價:“相貌堂堂,風度翩翩”,“人情味濃,待人真誠”,“相當的平易近人”。2013年3月17日,國臺辦宴請採訪兩會的台灣媒體,即將卸任國臺辦主任、新任外交部長的王毅,到場話別。對要求合照的人,王毅來者不拒,直到所有人都拍完,他才和大家道別離開。台灣媒體報道稱,王毅擔任國臺辦主任期間,對臺媒一向友善,可謂最知臺的外交部長。

 

張志軍——務實“新掌門”


張志軍

3月22日,以“穩步推進,全面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在福建平潭開幕。新任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出席並講話。這是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履新後第一次出席會議並面對兩岸專家學者及兩岸新聞媒體記者,格外引人矚目。張志軍在開幕式上作了題為《穩步推進兩岸關係全面發展》的重要講話,“首秀”獲高度好評。臺媒評價:張志軍是“精明幹練的務實型官員”,這是“有遠見的人事佈局”。

 

馬英九——好馬躊躇不前


馬英九

這一年馬英九很“傷”。年內,黨主席選舉,反馬聲音頗高;愛將賴素如等陷貪腐弊案,馬清廉形象幾近崩盤;“悶經濟”難以破解,島內連續爆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又重創相關産業的國際形象。馬英九第二任期內,兩岸是否會開展政治對話,成為外界觀察重點。對此,馬英九表示,台灣與大陸政治對話的時機仍不成熟,“何必急?”“不急”的馬英九於是在2013年終究裹足不前。

 

吳伯雄——“伯公”盼團結


吳伯雄

2008年5月,時任國民黨主席的吳伯雄與胡錦濤在北京會面。當胡錦濤感謝台灣同胞“天災無情人有情”時,他報以“誰都不能保證沒有天然災害,但可以透過人為的努力保證沒有戰爭。”在國民黨內部,吳伯雄也一次次憑藉圓融的政治手法,強力整合國民黨內各種意見。2013年6月,吳伯雄以國民黨榮譽主席身份再次來京。在與習近平會面時,吳伯雄強調,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國共兩黨一致的立場,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

 

蘇貞昌——日薄西山的“黨魁”


蘇貞昌

蘇貞昌自2012年5月當選民進黨主席之後,就一心奔向2016年“大選”,可究竟誰才是民進黨第一人?蘇貞昌、蔡英文的權力之爭在2013年再度浮上水面。蔡英文在民進黨內頗有市場,且蘇貞昌始終沒有提出實質改變的兩岸政策,民進黨內漸漸傳出黨內有“兩個太陽,兩個中央”的説法。面對重重困難,臺媒有評論稱,如果不能帶領民進黨走出“台獨”怪圈,那麼胸懷政治雄心的蘇貞昌,恐怕也只能是“日薄西山”了。

 

陳德銘——兩岸經貿推手


陳德銘

11月26日,應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之邀,海協會會長陳德銘率海協會經貿交流團抵臺,展開“參觀、考察、學習”之旅。這是陳德銘今年4月履新後,首次赴臺。8天7夜的時間裏,以經貿為主軸,陳德銘一行馬不停蹄在台灣走訪北中南,“感受台灣心跳”,行程達50項之多,島內多家媒體以“鐵人團”形容。陳德銘訪台,臺媒評論稱,是兩岸交流的一件盛事,有助於加強兩會業務溝通、促進兩岸經貿分工合作。

 

陳雲林——情義兩全 心繫兩岸


陳雲林

2008年6月,海協會與海基會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了中斷9年之久的制度性協商,時任海協會會長的陳雲林與時任海基會會長的江丙坤是重要當事人。出任海協會會長期間,陳雲林共參與了8次兩會商談,簽署了18項協議,也見證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結出纍纍碩果。正如陳雲林所言,兩岸蹉跎的歲月太多,很多事不能等,必須只爭朝夕,咬住目標,不停步地向前,才能不斷有所作為。

 

連戰——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連戰

2005年,連戰率團訪問大陸,國共兩黨相隔一甲子重啟對話,兩岸翻開新頁。連戰也由此奠定黨內不可替代的地位。2013年開春,連戰再次抵京開啟“走春訪舊”之旅,並面見了習近平。連戰説,此行他不是去談一黨一己一地一人之利,是為兩岸下一代子孫能長久在安定和平的環境下成長,不只為這一代,更為下一代。連戰的幾次大陸之旅,展現出台灣政治人物中少見的個人氣度和家國情懷。

 

王金平——一失足成千古恨


王金平

王金平當了7年“立法院長”,在藍綠惡鬥中,他左右逢源,人稱“萬應公”、“沒有敵人的人”。2013年,他卻因為涉入司法官説案惹上大麻煩,馬英九稱此事為“台灣司法民主的恥辱”,並且公開要求他下臺。不過,王金平憑藉巧妙的政治手腕展開了大反擊,並且循司法途徑保住了黨籍和“院長”之位。在司法程式走完之前,他將仍然是“院長”,台灣“立法院”內部的對抗局面也將依舊上演。

 

陳菊——兩次登陸有不同


陳菊

高雄市長陳菊被稱為民進黨“南霸天”。2009年,陳菊赴北京與上海推銷高雄世運會。但她卻在返臺後,邀請達賴訪台,熱炒“疆獨”分子熱比婭的紀錄片,令民共關係再遭重創。2013年,陳菊時隔4年再次登陸,她一改4年前的“中國”稱呼,而以“中國大陸”替代,要求大陸“給高雄一個機會”,讓更多的陸客和陸資進入高雄。在民進黨相關會議中,她也多次呼籲應該加強兩岸城市交流。陳菊兩次登陸,反映出民進黨內務實派兩岸觀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