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貿易中心北京代表處:為兩岸業者“穿針引線”
編輯: 馬曉葉 | 時間: 2013-12-27 17:30:32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貿易中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吳政典在辦公地點接受中國台灣網專訪(中國台灣網 李徽 攝)
27日是台灣貿易中心北京代表處成立一週年的日子,對於首席代表吳政典來説,2013年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融入大陸”。遊走在大陸各地政府部門、工會協會、大型陸企與臺商臺企之間,他的工作內容更像是一個穿針引線的“聯絡者”。
這一年,吳政典除了跑了六次內蒙,其餘北京代表處服務的北京、天津、河北、甘肅、寧夏、山西等地也都去了兩次以上,拜會政府部門、工協會及當地大型陸業,了解發展與投資的機會。“我前兩天數了一下,到大陸工作這一年,名片換了2200多張。”
接受採訪之前,吳政典剛剛送走了一家經營醫療器材的台灣企業代表。經過了解這家企業的實際情況,代表處準備安排他們與北京相關的生物醫藥協會進行對接,尋找合作方向。
在這一年中,像這樣上門尋求幫助的台灣業者,吳政典已經記不清接待了多少批。為了更好地為他們提供方便,北京代表處還在辦公室特地開闢出一塊區域,配備電腦和印表機等設備,為到北京來考察的台灣業者提供臨時的辦公場所。
作為在大陸第一個兩岸經貿互設機構,台灣貿易中心北京代表處承擔的就是將台灣業者“領進來”的工作。
隨著兩岸經貿合作進一步走向深入,越來越多的台灣業者希望到大陸分享兩岸和平紅利。“但大陸很多一線城市的市場門檻相當高,比如經營成本與政策法規限制,台灣企業想進入,還需要克服不少障礙。”對於這種情況,北京辦事處通常會在了解企業自身特點與需求的基礎上,為他們進行定制化的服務,比如引導他們了解市場風險,與相關機構進行深入對接等等。
而在這些幫助臺企邁出“第一步”的辦法中,“台灣名品博覽會”可謂叫好又叫座。自2011年在南京舉行第一場名品會以來,台灣貿易中心已經在大陸16個城市舉辦了27場名品博覽會,累計吸引800萬參觀人數,創造了超過120億美元的商機。
在吳政典看來,這顯現出台灣消費品在大陸存在的巨大市場。一方面是大陸市場對優質消費品的強大需求,另一方面是台灣好産品多年來無法在大陸打開局面。“這樣低成本、高效率的平臺,無疑為很多對大陸市場不得其門而入的臺商,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入場券’”。
但參加名品博覽會,顯然只是經營大陸市場的開始。吳政典認為:不管是名品會搭臺,還是台灣貿易中心的輔導,都只是幫助臺商們走好進軍大陸的“第一步”。接下來的每一步還是要靠臺商自己穩紮穩打的走好。如果想在大陸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位,還需要很多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
“避開一線,放眼內陸,深耕發展”是吳政典對很多臺商的建議。“與其在市場飽和的一線城市角力,不如到二三線城市尋找機會。大陸每個省都有自己的發展特色,臺商可以依照所屬産業的特點和企業自身情況選擇適合投資的地區。但內需市場不同於外銷的立竿見影,有的産業可能需要三五年甚至近十年才能看到回報,需要堅持,只要堅持下來認真經營品牌,相信回報也是極其可觀的。”
事實上,基於對大陸內陸省份的信心,也有越來越多的臺商開始選擇走向腹地。吳政典告訴記者,去年一個台南的冶煉金銀的企業就到內蒙找到了合作夥伴,準備開始新的投資計劃。“這樣技術與資源、市場的優勢結合,可以産生1+1大於2的可能性。”而經過台灣貿易中心北京代表處的搭橋,台灣名品博覽會也將在明年走進呼和浩特。
雙向流動的貿易才能良性健康。對於台灣貿易中心而言,不僅要把臺商“領進來”,更要把有合作投資意願的大陸企業“引出去”。
在這一年中,台灣貿易中心就邀請了多批大陸企業赴臺參展考察,通過了解台灣市場,尋求合作與投資機會。不久前,吳政典還為天津一家想開展老年照護業務的連鎖超市企業尋找到台灣的合作夥伴。據透露,在本月底,台灣貿易中心還將邀請一個超過100家大陸企業的訪問團赴臺參與一個針對服務業的交流論壇。
在吳政典看來,兩岸企業界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多了解,多合作,才能實現資源與經驗的累積,在國際上佔得一席之地,取得雙贏的結果。
新聞推薦
- 25萬人上凱道發聲!馬英九勸賴清德“好自為之”被6.6萬人點讚2025-04-27
- 稅惠宣傳進企業 精準服務促發展——瀋陽市舉辦“臺港澳企業稅務政策解讀會暨臺港澳企業家座談會”活動2025-04-27
- 漢臺青年東湖高新企業行:解碼AI新圖景,共探發展新機遇2025-04-27
- 平樂榕津第十屆媽祖文化旅遊節在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張家鎮榕津村開幕2025-04-27
- 台北、桃園、台東雲南同鄉會騰衝開啟尋親之旅2025-04-27
- 桃花源裏 青春共旅——“相約桃花源·攜手向未來”2025年兩岸青年交流研學營側記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