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展出館藏馬畫作品 最早創作于明清

徐悲鴻創作于1947年的《馬》。

 

▲央美教授呂勝中去年為馬年創作的數碼微噴版畫《五花馬》。

 

記者 楊麗娟

 

形態各異的“馬兒”匯聚一堂,與馬相關的詩歌穿插其中,靜待觀者入場。今天,“丹青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馬畫作品展”開始向公眾開放,帶領參觀者品讀明清至今的“馬畫史”。

 

展覽從央美美術館藏的70多幅以馬為主題的畫作中精選了21幅。“主要挑選能夠代表不同時期創作風格的精品,涵蓋了明清、民國、新中國成立初期、上世紀80年代初、90年代、2000年以後等6個時期。”央美美術館典藏部副主任李垚辰説,“這幅倣趙孟頫的《人馬(卷)》,根據專家的估計應該創作于明清時期,是這次展品中‘年齡最大’的。”而“最年輕”的《五花馬》,則是央美教授呂勝中去年特意為馬年而創作的數碼噴繪版畫。同樣的題材,淡雅的舊國畫與喜慶的新年畫風格迥異,讓人體會到“馬兒”在時空穿越中的流變。

 

“跨越時空”的馬畫也記錄了一些珍貴的歷史圖像。著名版畫家李樺的《朝陽門》,描繪了1948年的北京朝陽門古城門,電線與古城墻交會,馬車與自行車三輪車同行,一種特殊年代的古今交錯感油然而生。央美版畫係副主任李帆的《歇會》創作于1995年,畫面中一輛自動汽車卻由一匹身負馬鞍的馬拉著,在鬧市中緩慢行駛。“這是作者對(上世紀)90年代中國發展現狀的擔憂。”李垚辰分析説。

 

展品中不乏名人手筆,藝術大師倪田的《竹馬》、“全能畫家”劉奎齡的《雙馬》、國畫大師徐悲鴻的《馬》等,分別展現了“馬兒”不同的個性。

 

現場還展出了央美上世紀80年代初的一批學生畢業作品,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首次亮相,如中國美術館副館長胡偉1982年的畢業作品《晨》,中國美術協會主席劉大為1980年的畢業作品《布裏亞特的婚禮》,央美國畫係教授胡勃1980年的畢業作品《摔跤圖》等。這些作品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草原牧馬的題材,這是上世紀80年代初繪畫創作的一個特點。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