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形勢向好變數仍存

第44屆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22日至25日在瑞士東部小城達沃斯舉行。本屆年會的會議主題是“重塑世界:對社會、政治和商業的影響”。在多國逐漸走出經濟衰退、世界經濟由“冷”趨“暖”之際,全球商界和政界人士齊聚一堂,探討重塑世界格局、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良策。

 

聚焦根本性問題

 

據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主辦方此前介紹,今年的達沃斯年會除關注經濟危機及其他熱點議題外,還將重點關注如何解決世界所面臨的根本性問題,用更有建設性和更具戰略性的方式來探尋未來。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在22日的開幕式致辭中表示,面對錯綜複雜的世界形勢,全球的人們眾説紛紜,卻拿不出一致的對策,這令人擔憂。他提醒説,在全球聯結愈加緊密的同時,不平等與不確定性也在擴大,全球治理的速度遠遠沒有跟上變化。他呼籲與會人士肩負起世界經濟論壇的使命,改進現在的社會。

 

據主辦方介紹,經濟增長成果分配、創新、包容性增長及可持續發展等話題將成為此次年會的重要關注點。觀察人士也認為,危機過後的政策調整、全球治理應對複雜挑戰、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是本屆年會的三大看點。

 

據悉,來自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余名政商學界人士將參加本次年會,包括1500名商界人士、超過40名國家和政府首腦、25名國際組織領導人。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2日在世界經濟論壇官網上發表題為《在改革、開放與合作中重塑世界經濟》的重要文章。文章指出,世界經濟論壇作為觀察世界經濟的風向標和“頭腦風暴”的重要平臺,在世界經濟出現新的積極跡象、又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形勢下,當能集思廣益,傳遞信心,貢獻良策。

 

文章指出,中國宏觀調控的創新理念與方式和形成的新經驗,有助於中國經濟在今後乃至今後一段時期繼續拿到好成績。而且,在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較多、國際市場對主要經濟體宏觀政策動向異常敏感的情況下,中國穩定財政、貨幣政策,保持合理的流動性,向國際市場發出了明確的穩定預期的信號,這也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負責任之舉。

 

世界經濟仍面臨挑戰

 

據外媒報道,全球經濟復蘇的強度是22日會議的主要議題。多位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的經濟專家表示,世界已經告別了過去六年的多數糟糕問題,但此次經濟復蘇成果有可能難以讓所有人共享,還掩蓋了長期積累的經濟脆弱性問題,從而影響了其經濟回溫的持續性。

 

《金融時報》稱,與往年相比,今年與會的經濟學家對經濟前景比較樂觀,認為世界經濟形勢正在好轉,但全球經濟仍面臨兩大脆弱性。一是不平等,儘管由於近年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快於發達國家,國家間的經濟增長不平衡略有緩和,但大部分國家內部的社會不平等卻在加劇,這將影響到經濟復蘇和增長。二是可持續性問題,經濟學家們認為目前的經濟增速尚有欠缺,且能否持續向好仍屬未知。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波森認為,鋻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和英國增長強勁,在世界經濟産出中佔一大半份額的國家“進入了大體上可持續的增長軌道,財政平衡也有所改善”,即便是那些常被視為處在掙扎狀態中的經濟體,如巴西、法國、印度和意大利,也不至於重新陷入危機。

 

但各國國內日益加劇的不平衡有可能破壞經濟復蘇,經濟增長的成果難以得到廣泛分享。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拉加德當日在會議上表示,2013年全球經濟在希望和不確定性之間游離不定,儘管出現一些復蘇的趨勢,特別是在一些發達國家顯露出較為強勁的復蘇勢頭,但是世界經濟發展動力依舊不足,尚未完全釋放增長動能,今年有可能延續這一狀態。

 

歐洲問題引關注

 

據悉,22日的與會人士重點討論了歐元區經濟復蘇的穩定性、歐元區國家財政赤字和歐盟的全球競爭力。與會人士在肯定歐元區取得成果的同時指出,歐元區難以在2014年完全擺脫最糟糕的局面,如債務危機、銀行體系不靈、失業率高等。

 

據法新社報道,經濟學家和商界人士在當天的會議中發出警告,稱不應對歐洲逐漸好轉的經濟狀況過於興奮,在為解決高失業率和低增長問題而制定經濟政策方面,歐洲還得重新開始。

 

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石油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哲睿認為,歐洲經濟增長疲軟、失業率高企,但通脹水準很低,需要重建經濟模式。歐洲國家需要發展新的技能,以恢復經濟競爭力。他稱,歐洲不應再被視為與美國和日本並駕齊驅的發達經濟體,而是需要新的起點,不應因循守舊。歐洲應被視為一個新興經濟體,需要重塑,以恢復經濟增長。

 

瑞銀集團主席阿克塞爾·韋伯在當天的會議中指出,歐洲今年將面臨兩大風險:包括歐洲議會選舉在內的選舉活動可能顯露出政治鬥爭氣氛漸濃的趨勢,以及歐洲央行的壓力測試可能産生對銀行業的新警報。